□ 李云宏 中铁上海局六公司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朝《京都竹枝词》一语,足以体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一部只有9集的《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电视迷你剧在朋友圈炸开了锅,各路媒体津津乐道、争相好评,一向吹毛求疵,对影视剧要求严苛的豆瓣竟然给出了9.3的高分。
当我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感觉非常疑惑——这一集的主要内容明明是“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变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经过仔细了解这部迷你剧的制作背景,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剧组是利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条故事主线,把《红楼梦》中的部分经典篇章呈现给观众。我们知道,《红楼梦》叙事宏大、包罗万象,宝黛爱情是书中最主要的故事主线,而刘姥姥进荣国府共三次,满打满算6个回目,分别是第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和一百十九回,分布在小说的前、中、后三个部分,仅占全书的二十分之一。但这短短的6个回目,却成为了仅次于宝黛爱情外的另外一条明线,成为了整部鸿篇巨著的重要部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浮光掠影地看到了荣国府繁荣奢华,浅尝辄止感受了一把公府侯门的“大世面”,“一进”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正是因为“一进”“受恩深重”,才引来了报之以瓜果的“二进”。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荣府富贵至极之时,在荣府内住了几天,便带领读者深入贾府的诸多角落,切身感受贾府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这次刘姥姥(读者)“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历了”,除了“阿弥陀佛”再难有词语形容她(读者)此时内心的惊叹。刘姥姥正要家去时,阴差阳错为凤姐的女儿取了个名字叫“巧姐”,成为了巧姐的干娘,为后期贾府破败后拯救巧姐于水火之中埋下了伏笔。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则已到了后红楼时期,此时贾府已经败落,黛玉、贾母离世,宝玉出家,大观园诸芳散尽,萧索凄凉。根据既有的红学研究成果,贾府衰败后,巧姐被其舅舅拐卖,最后由刘姥姥卖尽田舍、花光积蓄,把她从烟花巷中救出,报答了凤姐当年的接济之恩、雪中送炭之情。
纵观刘姥姥这一主线,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千里伏线,带领读者一层一层揭开似海侯门的神秘面纱,深入参与、洞察和感受贾府的富贵至极和破败不堪,同时告诉读者种善因、得善果,惜老怜贫、知恩图报的人生哲理,正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加减乘除、上有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