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铁十局党委全面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全面深化企业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员工幸福感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党建工作有活力,企业发展才动力充沛”
今年以来,中铁十局党委已相继在济青高铁、郑阜铁路、宁波地铁、董家口港等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12次党建主题活动,抓基层、打基础、鼓士气、聚力量,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助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截至8月底,各重点工程项目均完成了局下达的阶段性生产任务指标。
近年来,十局党委突出思想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建立了完备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特别是上级党委派员参加下级党委学习制度,提升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凝聚了改革发展共识;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落实“两个责任”,让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配齐配强党群干部,规范基层“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完善党员信息管理,创新运用“互联网+”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倡导“争先”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媒企联动·走进中国中铁十局”活动为载体,塑造良好企业品牌。
“‘媒企联动·走进中国中铁十局’新闻采访活动已经成为品牌活动,邀请主流媒体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宣传企业形象、凝集改革力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铁十局党委副书记李海峰表示。
四年来,十局党委共命名党支部建设示范点60个、红旗项目部33个、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56名。同时,局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一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生产经营好了,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底气”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挑战,中铁十局确立“深耕山东,依托两翼”的市场布局,推进区域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经营开发中心、区域指挥部、经营办事处、各自分公司等上下协同、相互联动的区域经营立体化架构体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巩固传统铁路公路市场领域的基础上,加大开拓城轨、房建、物贸、勘察设计、城市综合管廊等新兴板块力度,市场结构调整科学有序、层次提升。
“管住项目、管好项目,不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提质增效促发展。”中铁十局总经理李学民在2017年深化项目管理推进会上强调。持续深化生产组织体系改革,推进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生产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安全质量管理更加严格,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企业的施工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干好活、不出事,把钱挣回来”成为广大项目管理者的普遍共识。
四年来,十局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较上一个四年增长35%,实现营业收入增长46%,实现净利润增长33%。新增省部级以上工程奖55项(其中鲁班奖2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1项、工法57项、专利授权260项,荣获“全国优秀诚信企业”等42项国家、省部级荣誉。
“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听说四公司和六公司重组了,新成立的四公司要搬到南京去?”一位原四公司的老员工询问道。“这个重组我支持,企业从徐州落户到南京,发展的机遇更多了,市场潜力更大了。”这是中铁十局大力推进子分公司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铁十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推进了五公司与上海公司、八公司与天津公司、四公司与六公司、爆破公司与青岛公司合并重组,将原有的23家企业整合优化为17家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资源效应明显的“83321”子分公司(8家综合+区域公司、3家专业公司、3家建筑业相关公司、2家外经公司、1家合资公司)。通过改革,各个子分公司干劲更足了,企业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年,一公司、三建公司经营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遇万难需放胆,破困局要智慧”。中铁十局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转换为突破口,不失时机推进16项改革工程,完成了股份公司100项重大改革任务和集团公司85项改革重点工作,在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营销一体化改革、区域经营管理模式、施工生产组织模式、作业层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进一步理顺了企业管理各项关系,激发了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中铁十局成为全国第10家拥有“三特三甲”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2016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较2012年增长154%。
“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汇聚发展力量”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千方百计为员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构筑人和企兴的良好局面。”中铁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兰松强调。
一直以来,中铁十局党委始终秉持“知恩、感恩、报恩”核心价值观,感恩广大干部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付出和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以人为本、同建共享”等理念,切实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汇聚企业发展力量。在保障员工权益上,规范了职代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率达到100%;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等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了员工建功立业、奉献企业的热情。在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上,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实施大病医疗补助;四年来累计投入“三工建设”、“三不让”承诺、“送温暖”等资金7255万元,推进“幸福之家”建设,改善生产一线和后方基地生活条件、开展帮扶慰问,彰显人文关怀。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上,建立员工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016年全局在岗员工人均收入较2012年增长43%,年均增长7%,真正做到了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 陈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