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2日
十年
文章字数:1,593
  我和他在埃塞相识,同是第一次出国参与工程建设,也都是项目部的外聘员工。他叫龚国均,国家二级厨师,大家都喜欢叫他“龚大厨”。由于我在项目部办公室做后勤管理,工作中我俩交往时间很多,慢慢地也就熟识起来。
  在和同事们的闲聊中,我了解到龚师傅算得上是公司项目编制外的一位“老工人”了:2004年11月他到公司广州地铁三号线(弱电项目)当厨师,然后转战太中银铁路和渝利铁路建设现场,2013年5月抵达埃塞前方施工一线。屈指算来,他在公司项目部工作的时间已经进入到了第十一个年头!时光悄然流逝,十年——仿佛就是一转眼!然而在这段历程中,十年的时间,就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平凡平淡的日子,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慢慢沉淀和积累起来的。
  厨师,是工程建设中一个平淡无奇的职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当初他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工作时,一个人要负责操办近五十位同事的伙食,办公室主任问他需要增加人手不?他笑着说:“没关系,用不着加人,我还能扛住。”然而,就是这一个“扛”字,他一“扛”就是十年!项目几经辗转,他从近五十人就餐的国内项目,扛到了单餐最多时候近百人的埃塞一线,他和一名黑工厨娘,硬是撑起了大伙的一日三餐,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能吃苦,顶得住”!
  可能有人会觉得:食堂嘛,到了时间开饭就可以啦,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每一天清晨六点不到,当我们都还沉睡在美梦中的时候,厨师就已经起床了,忙忙碌碌的张罗着大家的早餐;晚饭后,大家都开始上网聊天、看电影,或打点小麻将娱乐的时候,厨师们依旧在餐厅和操作间里忙于收整;有同事回来晚了,要提前留下饭菜,晚归时还需要加热;项目部有病号了,就单独熬点稀饭、做点清淡的小菜,在帮着病员恢复体能的同时,送上家一般的温暖……确实,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干上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做上一次、两次或者二十次,都绝不能成为什么新闻。然而,龚师傅就是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十年的历程里,看着大家都能美美地吃着餐点,这时候就是他最开心最满足的时刻了。十年,他就这样用心为大家服务着,努力用最合理的费用开销,尽量变换菜品种类、样式口味,真心实意地做好大家的伙食营养。
  十年里,他用个人良好的道德操守和精湛的厨艺,不仅为战友们送上了每一顿可口的饭菜,更是在项目部各类接待工作中发挥出了默默的作用。一顿普通的“家常川菜”,让建设单位的领导们赞不绝口,宁可拒绝其他单位到高档酒店聚餐的盛情邀请,在工地检查结束后都要赶回我们二局电务人的驻地,再尝尝龚师傅用心加工的“回锅肉”“麻辣鸡”“小炒肉”“水煮鱼”……美味伙食,不只是留住了大家对舌尖滋味的记忆,也记住了我们二局电务人的真情。一张餐桌,很有可能变成一个难得的合作平台,或一次坦诚相待的机遇!在工程建设的成绩里,我们也不应忘记“餐桌文化”的功效和食堂师傅们的辛劳付出。
  去年12月,龚师傅瘫痪多年的老母亲因病离去,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办理老人的后事。“头七”刚过,他就回到了埃塞一线。因为他知道,当时正值埃塞轻轨工程大战阶段,而项目部的食堂人员本来就是“一顶一”,根本没有富余的顶岗人员。他把亲人离去的痛苦埋藏在心底,没有因为家庭事务的影响耽误一线工作。其实这十年中,他也正是这样默默地坚守在岗位,用心尽职的完成本职工作。他的付出被同事们记在心里,多次推选他当选项目部“月度优秀员工”。
  平稳的性格,平淡的心思,平凡的岗位,他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从没要求过待遇和报酬,也从未期盼过拥有哪些收获。在他的心里,就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他和身边无数战友们一样,彼此都以工地为家,亲身经历着一个个工程的开始和结束,见证了一条条铁路干线的诞生与繁荣。也就是这些平凡的二局电务人,在时光的年轮里共同努力着、开拓着,让公司前进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和宽广。这些平凡的身影后面,一条条钢轨如同那一道道不屈的脊梁,不断更新着崭新的铁路版图,也铭记着一个个无悔的青春!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