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5日
生活的平衡
□王永胜 中铁一局二公司
文章字数:1,052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骑自行车,知道骑自行车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所以我们需要千百次的尝试、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找到那种骑自行车平衡的感觉。其实,早在我们学会如何复杂思考之前,很小就学会了平衡和走路,所以平衡不是大脑思维的功劳,也不是可以通过思考可以习得的。如果只是听别人讲,用大脑思考如何平衡,我们恐怕一辈子都学不会骑自行车了。
  本来平衡对于生活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慢慢产生越来越多的焦虑、紧张、愤怒、沮丧等不良情绪,让我们的生活有一种失去平衡的感觉。一个敢于对自己保持诚实的人,必定会感受到这种不良情绪带来的痛苦,很多人开始质疑事情的真相。我们大脑思维对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让人们迷失于思维,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貌,误以为自己就是思维。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向前看,对于未来过于期待就会产生焦虑与紧张。我们的思维也总是习惯向后看,对于已经消逝的过去太过在意,就会陷在深深的愤怒与沮丧当中。这种受思维控制的状态永远游离于过去和未来,让人无法停下脚步感受此时此刻。生命因此失去了珍贵的宁静,也从此失去原有的平衡。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宁静的体验,往往都是通过一些偶然的机会。它可能是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偶然被一片景色吸引,因为沉浸于其中忘记时间的脚步,所以感受到了片刻的宁静;也可能在盛夏晴夜,无意间凝望浩瀚星空,因为感叹于其中的深邃和自身的渺小,而感到片刻宁静。这种宁静的感觉对于现代生活真是非常稀少,弥足珍贵。我们不可能通过努力思考来获得宁静,因为越是努力思考越不可能感受宁静,思维过度是感受宁静的最大障碍。我们只有通过放慢节奏,待到思维不再那么“猖獗”时,在思维的缝隙中才能偶然感受那份宁静。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物质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于认知世界的追求,对于物质的追求也都无可厚非,只是不要对外界的追求过分执着,顾此失彼更会让人迷失自己。我们总会忘记向内看,所以才会失去自己内在的广阔空间。生活与骑自行车一样,也需要平衡。如果我们的生活里面存在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从自行车跌落身体受伤,这是生活给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如果我们的自行车要保持一直向前,就必须平衡左右。如果我们的生活要一直保持平安自在,就必须平衡内在与外在的追求。向内看可以淡化对外追求的执着,只要对外在追求保持平衡意识,外在追求也会强化向内看的深度。生命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门平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