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龙龙 中铁三局运输工程分公司
细数在西北走过的这几年,真是充满挑战与艰辛,不管怎样,我还是挺满足的,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妻子的关心、朋友的问候,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经常在外久了,今年我特别想家。时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流不尽我对家的深深思念。
我常常对妻子说:“游子无根,请多谅解。”妻子善解人意道:“汝今在外,更应努力上进,勿惮劳,勿恃贵,家中悉好,不必展读,不欲分汝心。”听此话,我从内心觉得更是亏欠,很是愧疚。有时我问她,你觉得家是什么呢?她不作答,眼神只是盯着远方,氛围静得出奇。不过几秒,眼珠湿润了,其中或许包含希望与感动,抑或又有些无奈与坚强。我瞬间一脸通红,为了缓解气氛,给她讲了许多家的故事。
巍巍太岳山麓,滔滔西河南岸有个小山村——崔家岭。这就是我爸爸出生的地方。小山村有四五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果树。从山脚下的果树林顺着村中间一条石板砌成的小路往上走,你会看到一颗老槐树,不远处有一簇瓦房,便是我的老家房屋。记得儿时回过一两次,故乡已经没几户人家,但总忘不了王婶送来的小米饭,本家叔叔送来的西瓜和李子;忘不了暂宿隔壁奶奶家那晚,我饿得睡不着,奶奶端来热乎乎、香喷喷的红薯……总之,家乡人很热情。
父亲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小时候很苦,迫于生计,父亲选择了当兵。三年兵役结束后,他远离家乡来到百里之外的城镇,认识了我母亲,组成了他自己的家,之后有了我们兄弟俩。我们住在四合院的一间小黑屋里,一铺土炕、一张木桌和一台黑白电视。四合院里住着舅舅一家、姥姥一家还有三户人家,很是热闹,就连吃个饭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谁家的饭菜好,绝对不会剩下。我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
时至今日,我们哥俩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虽然家里日子蒸蒸日上,但是大家还是聚少离多。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父亲慈祥的笑脸,听到母亲温暖的教诲:“家不和,外人欺,两口子不和,狗也欺,家和万事兴。”愿天下所有家庭平安、温馨、和谐。
今年过年,我和妻子、侄子去了搬离多年的老宅,院子里已经满地灰尘、枯草和积雪,小黑屋也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危房。我问侄子看过之后有何感受?小家伙很认真地说:“我要天天向上!”小侄子的回答令我很惊讶。顿时感觉:家,换了又换,但是家的内涵永远不变,只不过我们对家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不同。所以,一个人总是要回故乡的,年轻时回不去,年老了也要回去;人回不去,心也要回去;脚步回不去,笔触也要回去;笔触回不去,还有许多通往家乡的梦。要知道,面对故乡时,你的灵魂是长着翅膀的。
转而,我又问妻子的感受,她沉默了半天,说了一句话:“试问今日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