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9日
桥处菜场
文章字数:1,045

□ 王帮琴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

  “桥处菜场”地处南京浦口区迎江路,距机关大楼数十米,与桥处共同发展几十年,唇齿相依。菜场布局明确,几十年不变。两条平行巷宽两百多米,一眼望去,各种早餐店。
  名为早餐店,但大多数是早午餐通吃。连续几天的清淡饮食之后,我对重口味食物产生无限向往,稍加联想,口腔立刻湿漉漉的。于是中午果断放弃食堂,放弃回家,前往桥处菜场。点了份川味牛肉粉丝,叮嘱老板多放一些辣油,初冬的中午,一碗牛肉粉丝下肚后,全身毛孔打开,皮肤下的热气几欲喷薄而出,酣畅淋漓的痛快。
  经营十年之上的小吃店不止牛肉粉丝一家,人们对美食的爱好太难以从一而终。饮食一条巷的格局偶尔会有变化,譬如原先一家豆浆店后来被做烙饼的取代,榨油条做千层饼的那家后来换了七家湾牛肉锅贴。但神奇的是,桥处菜场的某种味道却永恒不变,这种味道,大约是由老一代桥工汇聚而成的川味汉味混合体吧?抑或是绵延了数十年的某种乡镇百货店气味?
  桥处菜场最初的记忆始于酸菜鱼。酸菜鱼上桌,色香味一呈列,环境的“简陋”倏忽间成了“朴素”,呵呵,还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势,薄薄鱼片漂浮在上端,白白嫩嫩,辅以柔软浓密的酸菜、辣子,花椒星星点点,挑逗人的食欲,夹一片鱼塞入口中,柔弱无骨,入口即化,麻辣一并刺激口腔,恰到好处,再挑一叶酸菜,滋润滑口,辅以米饭,恨不得舔碗。夏天来罐简装的冰啤,体会热辣清凉交替之感,熨帖之极,仿似知心爱人。剁椒鱼头的美好与酸菜鱼不分伯仲,机关大楼的一些办公室在中餐时分,时不时叫个外卖,每每会点上酸菜鱼或剁椒鱼头,吃得美了,革命热情高涨,更好地工作。
  桥处菜场又似乎是情报集中地,一天早餐,来碗武汉米线,坐下来细细品尝时,对面的老太太主动聊起话题,说着说着,说到隔壁办公室同事的父亲,再说着说着,又说到更多我熟悉的领导的逸闻趣事,一碗米线下肚,已经装了一肚子的故事。老太太北方口音,东北二人转的幽默,着实是一次特别的生活体验。对公司桥梁建设,他们嗅觉之灵敏,会跟着项目的先行部队一并安营扎寨于餐馆,到后来,他们收集到的种种故事,天南地北,一并散播在早午晚餐的闲聊中。
  自从这几年开始学习做菜,幸福不断敲门,忽然发现世界的奇妙体验全在于你内心的平静。做菜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周旋在案板之间,火光明灭,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我专注于内心完美的菜品形象,在手下一点点靠近,心无旁骛。窗外的世界白云苍狗,而在厨房的方寸之地,我是绝对的君王。再去桥处菜场,分明又多了一层目的,探寻下某些菜肴的制作方法,揭开不为己知的厨房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