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文化兴企 破茧成蝶
——中铁七局三公司以“家文化”助企业大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2,079
  2月25日,中国中铁召开职工大会公布了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20强名单,中铁七局三公司从358家三级子公司中脱颖而出,以第四名的成绩位列其中。
  “三公司从濒临破产到20强第4名。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詹浩伟在现场感慨万千。
  从计划经济时代“奉旨行事”的天之骄子,到改革开放后于市场抢食的“时代弃儿”,中铁七局三公司和很多国企一同经历了时代变迁带来的阵痛。他们是如何在市场大潮中,于命悬一线时学会了游泳呢?

前程往事可堪回首

  回望历史,1964年成立于兰新铁路嘉峪关镜铁山支线的三公司曾有过辉煌过往。他们当时就实现了产值过亿,创造了当时亚洲最高桥墩;创造了单口月成洞的全国纪录,开创了国内转体斜拉桥施工的先例……
  世纪交替时的三公司却陷入蹉跎。那时,企业管理乏力、生产力低下、施工任务匮乏、员工大面积停工待岗、在岗员工也经常发不出工资,公司最多时潜亏达上亿元,已到崩溃边缘,公司里人心涣散,到处弥漫着焦虑与不安……
  2003年12月,国有资产重组,三公司从中铁一局脱离,重组并入新成立的“中铁七局”。
  有老员工说:“感觉就是被一局抛弃了。没了强大后盾,以后的日子咋过啊……”
  当时的三公司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成为公司人心中待解的谜题,更是公司领导班子必须直面的挑战。

上下求索破茧重生

 
  2006年在三公司职代会上,时任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徐万瑜当着200多名职工代表的面表示:“我保证在5年内员工们都能开上私家车!”
  “当时,就有人说我吹牛。其实,我心里是有底的。因为我找到了重振企业的好办法。”徐万瑜说道。
  徐万瑜所说的好办法就是“家文化”。
  2005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公司成立策划小组为企业把脉开方。经多层研究、分工负责,反复修改完善,2007年2月28日,家文化建设发布会在古都咸阳召开,标志着“家”文化建设在公司内部正式启动。
  企业文化必须要接地气、易理解、好传播、有共鸣,这是公司上下的共识。最终,家文化核心理念就是一句大白话。“以企业为家庭、视员工为亲人”一语道出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家文化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
  家文化系统被归纳为“1451”工程,它从理念、形象、视觉、行为入手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规定了家文化建设的计划、目标和方法。自此,一系列企业文化建设动作在企业内部全面铺开。

润物无声以情暖心

  1994年,20出头的叶亚洲因工伤高位截瘫,一躺就是22年。从那时起公司就把他家列为帮扶对象,建设家文化以来,徐万瑜每年都会看望他。从儿子叶飞踏进校园那天起,公司年年为其发放助学金,大学毕业后叶飞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回公司“报恩”,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11年2月25日,公司“家史馆”建成开馆。至今已经接待公司内外参观者超过2000余人次。其中“家之乐”版块中有一大幅照片十分醒目。画面上一名老者高举右手,神采奕奕,照片说明写到“感谢领导感谢党!明年搬进大楼房!”这是2009年5月10日在公司秦皇岛基地经适房开工典礼上,70岁的退休员工唐师傅,代表困难住户发言时的照片。
  当时公司筹集1700多万元,在秦皇岛基地修建了238套经济适用房,结束了该基地困难员工住油毛毡房、捡柴生火做饭的历史。如今,两栋“海景房”耸立在渤海之滨,彻底扭转了过去“铁三处”破败的形象。早已搬进新房的唐师傅一家,也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在家文化的指引下,公司制定了员工带薪休假制度;规定了“项目驻地园林化、办公环境标准化、员工宿舍公寓化”的项目建设标准,确保一线员工“安心工作、快乐生活”;成立了“爱心工作室”,员工家里婚丧嫁娶或突发事件由公司包揽,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从2008年开始为员工办理了企业年金,并将公积金提高到120%;每年都为在岗职工进行“健康体检”……2005年公司以来用于帮困扶贫、大病救助、金秋助学等帮扶活动的费用达730余万,6398人次受惠。

迎风振翅蹁跹起舞

  2015年5月15日,陕西合阳金水沟大桥施工现场,“我坚决做到:学安全、懂安全,恪尽职守、不出事故……”洪亮的声音响彻山谷。这是“家文化·安全之家”暨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启动仪式上员工宣誓的情景。
  这些年,公司从制度设计到实施环节都贯穿着家文化理念,努力使家文化紧扣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公司每年都确定一个年度主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家文化改变员工的思想、让公司脱胎换骨,使企业抛弃粗放的管理模式,管理更加顺畅、决策更加合理,从而推动企业扭转了颓势,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数据可以证明:2004年并入七局时,公司年经营开发额仅9亿元,产值7.2亿元。在家文化发布的07年,经营开发额和产值两项指标双双突破16亿元,划出一道明显的上扬曲线。在2015年更是双双突破50亿元,公司也冲到中国中铁三级子公司20强第四名。
  2004年至今,公司累计完成营业额300多亿元,累计总利润近9亿元。员工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参与了全国10余条高铁、近30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公路修建里程突破一千公里,捧回3座鲁班奖、3座詹天佑奖杯。公司品牌效应初步形成,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员工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12月,公司从咸阳搬迁至西安。如今,私家车停满了新办公楼的地下车库,真正实现了徐书记当年“家家买得起车”的承诺。 赵亮 罗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