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铁置业贵州公司由项目公司发展为开发
3个项目的区域公司,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销售额不断突破10亿、20亿大关,成为区域10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的力量。
引进和培养
2008年5月,贵州公司成立之初全部“兵力”仅仅7人,个人要操盘1800亩的中铁·逸都国际项目,在地产业界几乎无人相信。为了“搞成事”,贵州公司坚持“用人市场化、薪酬市场化”的两条法则,通过社招、网招、院招和内部推荐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广纳贤才,迅速形成了人才的几何倍增。引进的人才中,1/3是中铁系的“兄弟”,过去同事和得力干将的“入伙”;1/3是市场“佼佼者”,通过优中选优的筛选脱颖而出;1/3是高校“新人”,211、985院校中,严格通过“两试一测”(两次面试、一次能力测试)引进的高校毕业生。
人员的引进只能说是初步打好了根基,后续的培养才是关键,其中文化的融合、制度的磨合、性格的锤炼、能力的提升等等都需要系统的“组合拳”。
思想导航。从入职教育抓起,组织学习《员工手册》《权责流程体系》《管理手册》,讲清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讲清公司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每年还专门向员工推荐不少于两本的必读书籍,传递价值取向。
岗位启航。贵州公司有一“铁律”: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第一个岗位必须是置业顾问,直接参与公司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销售工作,接触客户,为期3个月,销售2套以上产品后方能转入公司的相关岗位。此举让新人从一张“白纸”到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基本属性,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理念。目前,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年轻人才无一不是当年置业顾问中的“高手”。
导师带徒。传承中国中铁的优良传统,在置业范围内率先实施“导师带徒”。贵州公司项目运营部部长潘莉,25岁就走上中层岗位,其所结师徒对子被股份公司授予“最佳师徒奖”。
全员培训。确立了“培训日、考试月、踩盘季”的培训制度。规定:每半月的周二晚上是全体员工的集中培训时间;每年的5月份是制度流程的考试时间(三次考试末尾者淘汰);每年的9月至11月是外出踩盘的时间(每名员工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培训率2012年达到1260%,2014年达到560%。
管理和使用
随着人才数量的增加,工作能力的增长,公司把人才工作的“触角”放在了管理和使用上,实现了员工和公司的同步发展。
强制取证。贵州公司有一条看似“不近情理”的制度:被公司列入管理骨干的员工,必须交纳3000元作为“保证金”,在规定的期限内考取某类职业资格证书者,予以退还,而且另外奖励3000元;未考取者,保证金予以“没收”,归入公司工会活动经费,目的是强化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这一“强制取证”制度实施以来,目前还没有一个员工“赔了夫人又折兵”,全部拿到了奖励。
岗位轮换。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贵州公司实施了岗位轮换制度:针对管理人员,实现了项目与区域、部门与项目之间的岗位;管理与技术、综合与工程之间的岗位的轮换,2012年轮岗率曾达到40%。
挫折教育。贵州公司年轻员工们都接受过一次“特殊洗礼”。2012年4月,公司组织全体35岁以下员工到省内最贫困地区的荔波县拉滩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环境的反差、人生的反差让青年员工深切体会到“幸福来之不易”,感恩和珍惜之心油然而生。
情绪管理。逢年过节,由公司牵头召开座谈会、交心会、恳谈会,领导直接与年轻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公司的价值观,培育正确的人生观,激励员工努力奋进。
“加压”助长。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的人才工作理念,在2014年1月以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三不唯”为原则开展中层干部竞聘,对设计研发部、市场开发部、项目运营部、客户服务部、党群工作部5个部门负责人岗位开展了竞聘上岗,21人报名参与竞聘,5名员工脱颖而出走上部门负责人岗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多数参加工作年限不到4年。其中出生于1991年陶娜,进入贵州公司第3年即担任了市场开发部部长,当时年仅23岁。至2016年,贵州公司已连续三年开展公开竞聘,目前公司区域部门和项目部门负责人中2011年大学毕业生3人,2012年大学毕业生1人。
梯队管理。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着手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按1∶1储备中层管理干部,建立了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上下交流、跨岗交流,促进后备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近几年,贵州公司骨干人员无一人离职,一大批人才从“后备人才库”中破茧而出,相继走上了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工作岗位。
能进能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竞争和压力才是前进的动力。贵州公司坚持人员的能进能出、末位淘汰的原则,每年都会有4-6名员工因考核、岗位、定员、编制等原因退出公司序列,从而确保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性,把“鲶鱼效应”发挥到了极致,2015年贵州公司在中铁置业提前5年率先实现了员工总量控制的要求。
推行绩效考核与自主轮岗相结合的制度,分业绩考核指标、评价指标、扣分指标进行考核,制定各项目、各部门及员工个人KPI指标。2016上半年共有7人绩效考核优秀,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上调5%;对10人进行了管理提升的绩效面谈,其中2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下调5%。
贵州公司近年来荣获股份公司级先进个人9人、先进单位8次,集团公司级先进个人
人,先进单位9次。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云海 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