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举行的党建主题活动上,与会人员在党旗上签名。 杨一九 摄 6月24日上午,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郑万铁路工地上,中铁十局庆祝建党95周年暨“建功郑万党旗红两学一做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铁路建设者们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旗宣誓。
“在不同时期、不同工程中,我们广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促进施工生产任务目标的实现。”中铁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兰松说。
在铁路工地广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仅仅是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铁十局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引领企业改革发展中施展作为
在领导体制上,中铁十局和所属14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均由党委书记担任。在决策机制上,健全了党委会制度及议事规则、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规章制度。2012年以来十局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23次、职代会5次,体现了企业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使党委的意见建议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尊重和体现。
2012年以来,十局党委从凝聚统一共识、厘清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出发,用科学理论武装领导干部头脑,引领企业科学发展。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载体,以“正在干的工作,将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为重点,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时间和内容。大力推行党委中心组学习派员参学、主题发言等制度。2012年以来局党委共组织中心组学习22次,派员参加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238次,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学习质量稳步提升。十局党委坚持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台阶式培养选拔机制。实行见习项目副经理、见习工会主席、党群工作协理员等制度,先后举办了6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和3期中青年优秀后备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干部742人次,促进了优秀领导干部脱颖而出。十局党委还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员工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评选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金牌职工和“感动十局十大人物”等,取得了树标杆、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成效。
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中积极进取 十局党委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指导思想,在创建项目部时,同步设立党组织,配备党组书记,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并做到同待遇、同考核、同奖励。注重在各类技术骨干、生产经营骨干和35岁以下青年中发展党员,2012年以来共发展党员795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5%,生产一线员工占85%,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7%。扎实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近年来先后组织培训班3期,培训项目书记199人来先后组织培训班3期,培训项目书记199人次,提高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
十局党委坚持围绕施工生产广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建功郑万党旗红,两学一做当先锋”“宝兰客专党旗红、三争五创当先锋”活动,推动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在云桂铁路(广西段)建设中,开展了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成功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国内首例“桥隧零距离”架梁。在不同时期、不同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十局党委都创造性地开展了“三争一保”“创岗建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党建主题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促进了施工生产任务目标的实现,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突出文化凝聚作用,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中体现价值 十局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铸魂、育人、塑形为宗旨,用文化力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效凝聚了员工心智,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确保了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十局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企业文化十佳单位”“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以及“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在2013年底举办“辉煌十年”系列庆祝活动中之后,2015年下半年,又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举办了中铁十局首届企业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连续开展了“开幕式暨‘感动人物’评选”、中国中铁十局杯“美德山东”网络书画展暨中铁十局重点工程建设风采展、“我在工地挺好的”——十局人的一封家书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集中性企业文化活动,形成了助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十局党委创造性开展了“媒企联动·走进中铁十局”集中采访系列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以及工程所在地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借此机会走进中铁十局工地,感受工地生活,报道工程业绩,畅通了工程项目与媒体记者的交流渠道,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十局好形象,讲述了十局好故事,传播了十局好声音,受到了一线员工们的好评。
此外,十局党委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截至目前,共推送近300期信息,关注人数已突破万人大关。今年4月,国资委新闻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央企业二级账号新媒体指数榜》,中铁十局官方微信平台位列第29名。 刘宏志 徐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