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6日
轨道底座板上“敷面膜”
文章字数:936
  6月,建设中的京沈客专全面进入无砟轨道铺设阶段,意味着京沈高铁建设步入全新里程。
  6月初,我们走进中铁大桥局六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TJ-11标工地。目前,该标段轨道板铺设和底座板施工正在同时进行。绕阳河桥上,长达16公里的沿线随处可见穿着橙色马甲的工人师傅在桥面上忙碌。
  立夏快一个月了,但北方好像还停留在春天,一望无际的玉米苗冒出地面仅一尺多高,翡翠般的绿色铺满田垅,簇拥着大桥。高铁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桥面,扑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塑料布方阵。施工人员介绍,塑料布下包裹的是Ⅲ型轨道板基础——底座板。这种细致的养护方式,在混凝土制品生产中并不多见。
  巧的是,我们遇到了在桥面上巡查的11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陈明华,他正掀开塑料布的一角,仔细察看着什么。顺着他掀开的一角,我们看到里面还有一层白色的土工布,而且是湿乎乎的。
  “你在看什么?”我们见他不仅看得很细致,还像量体温一样把手放在土工布上触摸,就更好奇了。
  “看看土工布是不是湿的,底座板表面有没有细微裂纹。”陈明华告诉我们,底座板的养护周期是14天,这14天里,要确保土工布不失水,否则底座板就会开裂报废。
  施工现场,我们看到每隔十米左右就有一个可移动的透明水箱,可以清楚地看到箱内的水量。“我们专门安排有人负责查看养护膜有没有被风吹开,土工布的湿度够不够,洒水养护也有专人。”陈明华说,因为北方干燥多风,要让混凝土制品得到很好的养护,并不容易,温度高时,两个小时左右水分就全部蒸发干了,得不停地补水。他说为了保证湿度,他们找到了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底座板的凹槽里注满水,利用土工布的毛细血管作用,让水慢慢浸透土工布,外面用不透气的塑料布蒙上,形成一个局部封闭保湿的环境,就像敷面膜一样。
  “真娇贵啊!”我们不禁感叹。“呵呵,还真是娇贵。我们在施工中还要非常小心,要确保每个棱角和每一条边都没有破损,如果不小心把哪块水泥磕掉了,还需要请专家进行评审,不能随便修补缺陷。”陈明华告诉我们,底座板不仅要细心养护,生产过程更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高铁高速运行时,会对轨道产生巨大的吸力,修补后的部位如果不过关,会因无法承受力量而崩裂,对动车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难怪我们看到的轨道板底座没有瑕疵,看上去浑然一体,精心的细节才能造就完美的高铁。 张丽琴 杨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