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9日
外公的军功章
文章字数:824

□陈洁芳 中铁七局中产置业

  80后的我,小时候看过许多红色电影,对那段充满硝烟与烽火的岁月有了最初的认识,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外公的讲述。
  外公戎马一生,曾获军功章20余枚,最早的一枚是“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那时,外公只有23岁,战争期间,他的小腿被子弹打穿、膝盖被炮弹皮炸破,经过数年才基本痊愈,解放后国家为他发放了“七级残疾军人证书”。
  一枚军功章,外公视若珍宝。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约21万名抗战老战士老将领和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外公因此也领到了一枚。“这种军章仅颁发给1945年以前参加革命的老兵,全河南省也没几枚。它是对我们抗日战争历史的见证,国家和党没有忘记我们啊。”提及那段峥嵘岁月,外公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话语里显得有点颤抖。
  对于外公来说,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都是比较重大的节日。这些日子的当天,他总是起个大早,梳洗一番后将自己珍藏的军功章整齐、仔细地逐一挂在自己的军装上穿好,精神抖擞地等着后辈们来访。一次,我忍不住问他:“外公,为啥每次过节您都要穿上军装,戴上军功章呢?”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是一个老党员,一个老军人,在这些节日里,我要以最隆重的方式来迎接她。”看到外公认真的神情,我似乎明白了一个拥有着战斗经历的老党员、老军人对于那段烽火岁月的缅怀和自豪。
  1953年,外公转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某厂工作,先后任车间主任、厂长,后又在郑州技校当教师、副校长,这段时间,外公曾经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他都会随身带着一张照片,这是外公1949年10月1日与战友在长沙的合影,照片虽然有点泛黄,但照片背后“我与祖国同岁”几个字还依稀可见。
  现在的外公,虽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每天早上都要在郑州文化宫晨练,平时也不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谈起这些,外公甚至比我都知道得多,正所谓“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战争已经远去,回忆仍将继续。有些人,有些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