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依然有那么一群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为完成各个工程项目甘愿做“螺丝钉”的人们,48岁的中铁二局厦漳同城项目部领工员毕林权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颗扎根基层的“螺丝钉”
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毕林权始终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先后参加了横南铁路分水关隧道、朔黄铁路王只村特大桥、渝怀铁路磨溪2号隧道、锦屏电站项目引水洞、锦州地下石油储备库等重点工程建设,熟练掌握了隧道、桥梁、路基等多个专业的施工技术,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
多年工作积累不仅让毕林权有了丰富的经验,更是对工程安全有敏锐的洞察力。在黔桂线火工品总库工作期间,由于当地气温较高,致使作为库房的平房室内温度超过50摄氏度,已严重超过了火工品库房温度不得超过30摄氏度的规定标准。毕林权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领导建议:要求在库房顶加盖水泥瓦,并留架空层约50厘米降低库房温度。项目部采纳了毕林权的建议并立即整改,完工后,库房温度降至30摄氏度以下,解除了事故隐患,确保了火工品总库库区安全达标。2014年6月的一天,在洞库3号隧洞出碴结束、挖机排险完成后,设计院9名专家进入齐头后方约20米左侧检测。当时,正在现场巡查的毕林权发现该处边帮上方出现一条约10米长的纵向细纹裂缝并有泥浆溢出。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施工技术,他立即意识到隧洞将出现塌方的可能,紧急把全部人员、设备、车辆撤离……在撤出3分钟后,边帮突然坍塌了约20立方米岩石,从而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得到了业主和项目员工的高度赞扬,被中铁二局评为“安全卫士”。
一颗耐得住寂寞的“螺丝钉”
因工作需要,2007年毕林权到锦屏电站2号引水洞项目担任领工员,负责埋深1500至2500米、直径13米、长度16.67公里的引水洞施工。由于当地岩层以大理岩、灰绿岩为主,地下水丰富且流量大、压力强、溶洞多,具有岩爆透水风险的困难,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毕林权3年多的施工期内始终坚持现场掌控,每班坚守岗位,每班必上台架观察岩体变化,并不间断巡视施工现场。当险情发生时,毕林权总是果断处置,当值期间杜绝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2011年10月的锦州,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为做好地下石油储备库项目,毕林权冒严寒,放弃假日与家人团聚,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施工一线。在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当2012年3月气温回暖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洞外工程并正式进入隧洞作业,夺取了锦州项目“开门红”。毕林权也因此荣获2012年度业主授予的“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而他已经连续两个春节没有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
一颗不知疲倦的“螺丝钉”
调到中铁二局厦漳同城大道项目部工作后,毕林权主要负责现场机械调配、道路修整、场地整治等多项工作。面对各班(组)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低、道路不平整雨季排水不畅等情况,他坚持按施工计划合理调配机械,有效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保持了道路畅通路面平整,保障了施工区域排水通畅、场地规范,多次受到业主和项目部好评。
刚到厦漳项目时,施工全面展开,工程机械使用比较紧张,毕林权手机24小时开通,工地上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需要机械,他都千方百计配合,再苦、再累也从无怨言。在西边村中桥河道开挖承台时,由于河道全是淤泥层,挖方后稳定性极差,毕林权就在现场与大家共同想办法,迅速组织人员打简易钢板固定,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把桥台、桥墩浇筑了起来。
工程的进行不仅伴随着辛苦,同样也有危险存在,2015年7月28日傍晚,特大暴雨致使西边村、桥西村大量积水,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毕林权立即做好应急准备。19时整,当接到项目部紧急通知后,他立即调集挖掘机等设备和抢险队员一起奔赴现场,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险,终于使村庄和施工区的水位成功下降,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和施工区域的安全,此时的毕林权才终于能够松一口气。
一直以来,毕林权对桩基,桥台、大桥浇筑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做好现场排查,合理调配机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置预案。在桥头村大桥9、、联和5、联的桥梁铺架及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中,毕林权都预先做好前期道路和排水沟施工,确保了整个浇筑过程不出现任何问题。
得知毕林权荣获中铁二局2015年度“首席员工”称号后,二公司项目部的员工都认为,像他这样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一心扑在施工现场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真是实至名归。 刘小蓉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