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近期以来,中国中铁所属各单位认真传达贯彻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会议精神,对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积极采取系列措施做好提质增效工作,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中铁一局成立形势任务宣传教育组,深入三级公司及项目,加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努力促成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扎实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启动“全员培训工程”,开展项目施工管理知识培训,组织三级成本、工经、工程、物机、财务等部门人员,开展成本管理信息系统V2.0集中强化培训;强化后台管控,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科学制定部门年度KPI考核指标,明晰工作内容、量化指标体系;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为目的,开展成本管理效能监察,强化制度落实、规范管理行为、加强成本管控。中铁四局积极推进“四个转变”,着力汰劣扩优、提质增效、拉长补短:营销工作向一体化协同经营转变,积极推进生产、投资、技术、资信、品牌与营销一体化,着力打造一体化聚合营销能力;施工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转变,推广机械化、探索工厂化、践行绿色化,重点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加大技术应用力度;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立全局统一的信息大平台,大力实施组织模式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努力在后台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发展质量向优化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转变,聚焦亏损治理,分层分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重点,加大过程督办,促进三级企业做实做优,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中铁五局推进“五个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推进发展理念转变,积极推动企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开发与管理并重、扩张与效益并重的发展理念转变;推进发展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从铁路市场为主拓展到铁路、非铁路和海外市场齐头并进,产品结构在做大做强传统建筑施工主业的基础上,拓展到建筑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组织结构在认真研究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基础上,强化和改进区域化经营布局,做熟做大区域市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效益为导向,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化落实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发展动力转变,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推进发展风气转变,重点转变干部作风,继续弘扬务实、深入、严谨、自律“四种作风”和“勇争第一的志气”。中铁七局早动员,先后组织100余人分别召开提质增效精神贯彻会、中心组学习等专题会议,部署制定《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方案》,实施月跟踪、季调度工作机制,发挥业务、人事、财务、审计、监察、巡视、法律监督的组合效应,强化两级四层主要领导在重大金额、重点事项、重要问题的主体责任;早行动,结合项目精细化管理和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动态调整各类工程条目的分包指导价和物资设备限价,及时开展成本策划回头看活动。中铁八局坚持以基础管理为主线,以管理实验室活动为载体,狠抓系统优化,按照系统管理思路,落实领导、部门、岗位责任,全面优化各板块、各业务系统基础管理工作;狠抓制度修补,按照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求,全面梳理已有制度,列出清单,限期抓好废、改、立工作,形成便于检查落实的制度体系;狠抓信息管理,突出抓好日常管理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建立各业务系统、各部门管理信息资源库,动态更新,资源共享;狠抓管理实验,以蒙华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为平台,重点从项目组织模式、管理策划、成本管控、财务管理等方面,落实好13项69个重点实验课题,对现有制度流程进行大胆改进、优化完善。中铁十局以十六项改革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加法改革,成立3个经营办事处、6个生产配合组、2个精细化管理督查组,优化机关部门职能,重新划分生产经营一体化片区;推进减法改革,落实三级机关和项目的定员定编要求,规范公务用车、职务消费、业务招待等管理,进一步压缩项目成本和非生产性支出;推进乘法改革,实行组织模式创新,全面推行代局指模式,激发三级企业积极性,重新定位整合综合性、区域性、专业性公司;推进除法改革,清理四级后勤、经费、效益低下等企业,开展双亏治理、盘活闲置资产,及时对问题干部问责调整。中铁上海局坚持战略引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突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抓住“成本管理”核心,强化“过程控制”主线;挖掘管理潜力,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有效压降两金,抓好亏损企业和亏损项目治理,对困难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狠抓执行力落实,提升企业管控能力。中铁置业保持战略定力,提出坚持“三大策略”,实施“三轮驱动”,谋求“三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着力转型升级,着力在房地产+互联网方面探索转型升级,着力在深化房地产与产融结合方面探索转型升级,着力在谋划“走出去”方面探索转型升级;打造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五大核心专业能力,即强口碑的客户服务能力、精品质的产品打造能力、增效益的成本管控能力、快周转的项目推进能力、创共赢的资源整合能力;提供全面保障,进一步强化设计研发保障、强化策划营销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强化项目管控保障、强化政治保障、强化纪律保障,为企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