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宗旨是什么?中铁上海局的回答果断又干脆——为了“人”,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生活,为了让员工更好地发展。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
这五年,针对员工反映集中的住房难、首付难问题,上海局筹集专项资金200万元,资助部分青年员工支付购房首付;针对困难员工孩子上学难问题,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发放救助资金14.12万元;累计投入“三不让”专项资金92.57万元,帮助95名贫困员工子女顺利走进了学校;全公司138名副处职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员工156人。
针对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薪酬待遇问题,上海局千方百计提高员工收入水平。2013年,在广泛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员工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五年来,上海局在岗员工年均收入“蹭蹭”上涨。以所属市政公司为例,2011年东迁上海之前,其人均年收入不足4万元,东迁上海后第二年就达6万元,而如今更是突破了8万元。
“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磨刀不误砍柴工。”五年来,中铁上海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通过重点工程培养锻炼、不同岗位交流轮换,为各类人员开辟了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与此同时,推行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出党员骨干“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
领导为员工做了什么,员工就会记住什么。在上海局董事长荣树森的贴身口袋里始终放着一张卡,人到哪里卡就带到哪里——这是一张为基层员工服务的“联系卡”。一公司员工赵鲲患胆、肾结石,父亲也患有重病,为了治病,家中一贫如洗。荣树森诚恳地对赵鲲说:“今后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你可以直接找我。”
市政公司上海白龙港项目部员工刘存波罹患慢性胆囊炎,妻子无工作,女儿上学花销大,依靠一个人的收入很难支付日常医疗费用及家庭开销。上海局总经理孔遁一次在去工地检查时,认下了刘存波这个“穷亲戚”,时常利用下工地检查机会嘘寒问暖,并先后三次给予经济资助。
接地气才有生气,俯下身才能贴心。华海公司宁波地铁项目部员工刘双来母亲失明,儿媳患癌去世,家里债台高筑。正在项目调研的上海局党委书记梁永兴得知情况后,当即把刘双来确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2013年春节前夕,在收到梁书记亲笔慰问信的那一刻,刘双来激动不已。
在实现自身强企富工梦想的同时,上海局始终没有忘记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7月2日,带着上海局五公司黔张常项目部员工的满满祝福,项目领导将装着5000多元现金的信封交到了简鑫文小朋友的父亲手中。面对这个饱含热泪、连声致谢的中年男人,项目领导真诚地说:“尽我所能、扶危济困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更是我们中铁人一贯的行为准则。”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善良的中铁人再次慷慨解囊,用火热的爱心将梦想与希望延续。
2015年7月4日一大早,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中心学校105名学生已经列队完毕,“焦急”地等待着远道而来的朋友。9点10分,一辆满载“礼物”的卡车缓缓地驶入院子。几个身着中铁上海工程局工作服的志愿者从车上跳了下来,给孩子们送去了436本儿童读本、105把雨伞、105套文具和书包。看着中铁叔叔带来的大礼包,孩子们脸上绽放出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
2015年8月21日,北方公司收到一封“身份特殊”的感谢信。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卧虎沟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代表全乡学生感谢中铁上海局京沈客专二、三工区在金秋开学之际、乡财政紧张之时为贫困大学生送来了慰问金,帮助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也让当地政府和百姓在见证新时期“高铁精神”的同时,看到了一个中央企业“负责任、敢担当”的卓越风采。
强企富工,惠利民生,扶贫帮困,回报社会……五年来,上海局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让广大员工安全工作、体面劳动、快乐生活,积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