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8时,在中铁大桥局“大桥海龙”机舱里,随着轮机长洪松发出“试车开始”的口令,台600千瓦的主机和2台120千瓦的辅机加足马力齐声轰鸣。
15分钟后,轰鸣声中传出轮机员王星的男高音:“报告、水温53摄氏度”;45分钟后“报告、水温68摄氏度”;90分钟后“报告、水温75摄氏度”……两个半小时后,显示柴油机排水温度的指针依旧被定格在75摄氏度上,不见摇摆,更不像以往启动半小时后,水温指针就“噌”地蹿上90摄氏度的红格来回摆动着,有时甚至跨超过95摄氏度。
“大桥海龙”是一艘集拖带和抛弃锚的两用拖轮,在孟加拉的帕德玛大桥水上施工中,担负着所有起重船的拖带移位和抛起工作锚作业。繁忙时,台主辅机不得不连续运转四五个小时以上,如若水温油温其中一个触及红格警戒线,柴油机都会自动熄火。
每年6月至9月是帕德玛河的洪水季,洪水挟带着大量悬浮物及杂质,常常把“大桥海龙”冷却柴油机海水管路系统中的高低位海底阀和热交换器管道堵得满满当当。尽管轮机人员不间断地进行检查清洗,及时排除杂物,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辅机自动熄火现象仍时常发生,甚至曾险些引发船舶失控撞上施工平台的事故。如何把4台机组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正常范围内,成为洪松的“心病”。
每年元月是帕德玛河水流平缓期,水中的悬浮物不多,洪松决定利用此时段对海水管路进行改造,根治“心病”。其改造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给高低位海底阀加设一道过滤装置,二是将原来70毫米管径进水管路加大为80毫米。
安装过滤装置时,由于机舱狭窄、管线密密麻麻,洪松只好半蹲半仰在储舱隔断上,王星则全身趴在花纹格板上,虽说人很辛苦,但仅用时不到半天就完成了。可新制一套80毫米管径的管路,却遭遇难题:没有定长的管路,法兰盘也无现成的,更为棘手的是四个角度从107°到136°的异型弯头在孟加拉根本买不到,手头也没有弯管机具。
此时,刚上船20天的老钳工吕杰站了出来。没有合适定长的钢管,他就找来旧料一段段、一节节拼焊;没有现成的法兰盘,他就找来钢板切割后再焊接;没有弯管机具,他就先画出大样,然后照葫芦画瓢用手锯锯成一个个破口,再加热烤红,最后用锤敲打出需要的角度……
四天后,吕杰的土办法终于攻克了难题。改造完成的4台机组的海水进水流量大增,冷却效果得到加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轮机长洪松的“心病”也得到根治。段永红 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