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贾洪跃调至石济黄河大桥项目部的第二个年头,收到了12岁女儿的“安全家书”。“爸爸,您的平安健康牵动着全家人。虽然您远在工地,但我知道我们的心在一起,我想爸爸用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去游览黄河!……”女儿稚嫩的话语带给他无限感动,让其在接下来“大干100天”活动中动力十足。
贾洪跃,2008年7月从部队转业加入中铁四局二公司。作为半路出家的安全员,一切从零开始,他白天扎根现场向老同志请教现场管理经验,深夜仍“泡”在堆积如山的整改回复资料中,消化当天的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他很快掌握了现场安全管理办法,并创新出一套“预控式管理模式”,“严”而“细”的过程管控行之有效。
不同的舞台,一样的精彩
石济黄河大桥工程是四局挂牌“高新尖”项目,涉及高空和水上作业等重大安全风险,施工备受关注。作为安质部部长的贾洪跃每天最早到工地,最晚一个回来,而且经常加班到深夜完善内业,近乎苛刻的安全管控让现场秩序井然。项目部也成为业主指定的全线首批“观摩点”。凭着优异表现,2014年底,他再次得到提拔,被委任项目部安质总监,全面负责项目安质管控。2015年9月,股份公司督导巡视组对项目部给予高度评价,97.56的平均分为当时该组抽检过的38个项目的最高分,而且创造了安全质量和精细化管理同超90分的纪录。
冬季气温零下十几度,黄河河槽内大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但每天徒步走完管段是他的“必修课”。他每次都要驻足仔细检查关键工序,对隐蔽工程、高危工序,坚持全过程旁站,验收合格后才予“放行”。一次,作业队伍准备浇筑墩身,监理验收都过了,作业队负责人打算“先斩后奏”浇筑完再告诉他。可曾想,他知道后要求立即停工。无论他们怎么说好话,他都不为所动,要求按程序,直至亲自检查确认可浇筑后才放行。事后,“一根筋”的称呼也在私底下传开了。
多年的现场经验告诉他:有了问题再整改的“被动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施工的需要,从源头抓好预控才是安全管控的“正道”。打好“预防针”便是“正道”第一步。他牵头制定了项目部危险源控制方案,并联合工程部组织进场人员接受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培训。开工以来,他先后牵头组织各类培训80余次,针对作业层队伍培训达1200多人次。同时,他高度重视“群防群治”,先后聘请了10名群安员、名青安岗员强化现场防控力量,提升了管理力度,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86次。此外,他还协调地方河务局组织了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他敢于担当、用心做事,采取预控式管理模式和常态密度检查双管齐下,确保了项目安全质量零事故,工期始终可控。
“宁可听到骂声,也不愿听到哭声”
对大家的不理解甚至谩骂,他不仅不在意,反而当成一种动力。他往往自嘲:“听到骂声,说明安质管控真正触及灵魂,说明隐患排除了。”
在多次对生活区安全检查中,他发现使用“热得快”等违规电器屡禁不止,大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于是,他便从使用不当着手,现场演示,兼顾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而且还使用之前收缴的罚金为表现较好的队伍购买了热水器。其余队伍看到此不再有怨言,便自觉进行整改,从源头上遏制了火灾事故发生。
新入场人员不但要接受安质培训,还要接受强制性体检。为保证大家及时完成体检,他主动承担起此任务,整天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医院和现场。有的班组拒绝合作,他便苦口婆心讲解岗前体检的重要性。通过体检发现2人患严重高血压,他便又及时与负责人沟通,向当事人解释进行劝退,有效控制了用工风险。此外,他还连续两年暑季邀请医生到工地为大家进行高温防暑巡诊。
“安全质量掌控在每一个人手中,管理者需要‘火眼金睛’,要敢说敢管,重在引导、严格管控”。他常常教育年轻人要严格管理。在一次巡查模板吊装时,他发现吊车小钩防过卷装置失灵,便立即下令停止吊装作业。现场领工员认为他有点小题大做,“吊装时注意一点,应该不会出问题。”可他的字典里没有“应该”,严厉要求进行整修,并坚持盯着他们修好才放心走开。
“一分制度,十次落实”。贾洪跃以每天工作不少于15个小时的投入践行着平安家园守卫者的承诺。在他的努力下,作业人员的“我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大大减少。项目部荣获了2014年中铁四局安标工地,2015年也通过了中国中铁安标工地验收。
2015年的暑假,黄河岸边,有一个父亲边用有力的大手牵着女儿的小手,边指着远处的工地说着…… 杨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