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年是我国发展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李克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要通过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人才评价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上,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贯通,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持大会时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约3300人出席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一局、三局、四局、大桥局、电气化局和建工集团等单位参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被授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悉,作为国家战略性重点工程的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品牌,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高端产业链,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2008年4月18日正线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通车运营,初期运行时速300公里,2013年2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中国铁路史上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中国中铁各参建单位在京沪高铁建设的三年多时间里,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履约,配强资源、攻坚克难,优质高效全面完成了TJ-2标和TJ-5标,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和枢纽,沿线10个中间站站房、全线“四电”系统集成等工程施工,以及部分勘察设计和监理任务,并一次通过验收和试运营,全面实现了原铁道部党组提出的“五个一流”建设目标。通车运营4年多来,京沪高铁以令国人骄傲的业绩向世人展示:京沪高铁建设质量好、运营管理好、经营效益好,并大幅改善了我国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对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城镇化进程及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其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