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嘉伦
中国中铁诚信敬业道德讲堂开展已有一段时间了,各单位都在引导广大员工讲述诚信敬业故事、学习诚信敬业榜样、营造诚信敬业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基层项目普遍存在着掐头去尾、删繁就简的现象。开讲堂只办讲座、看影片,将唱歌曲、诵经典、送吉祥等仪式性的环节一律略过。这种方式看似省时省力,只抓重点,实则忽略了道德讲堂最重要的仪式作用,使道德讲堂失去了实质意义。
根据要求,道德讲堂一共分为五个环节,即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这被称为道德讲堂的“五个一”流程。
在传播学领域,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将传播活动的两种定义描述为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传递观”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而“仪式观”主要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
道德讲堂就是所谓传播“仪式观”的最佳体现,它不仅帮助传者输送了文化意义,为受者提供了信息,还以仪式的形式将二者集中在一个精神共享的场域。无论是唱歌曲、诵经典还是送吉祥,目的是塑造、完善受众的道德观。更重要的是,道德讲堂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它能够从宏观上扩大整个传播过程中“道德”二字的作用。
道德讲堂不培养看客,它的目的是放大共同参与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知识如果缺少了受众的群体体验,就很难内化为指导行为的观念。如果没有仪式,道德讲堂最后的效果就是“观过即忘,与我何干”。
道德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通过完善道德讲堂中各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是道德讲堂这个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主人,才能使讲堂本身成为“文化黏结剂”,产生应有的号召力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