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芳心似水,激情如火,梦想鼎沸……”夕阳下,股道旁,远远走来了4个“90后”女孩。马尾摇曳,歌声悠扬,挽着胳膊,欢笑向前,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坚强和向往,她们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去年入职的大学生。
今年5月,工作不到一年的女生们被派往新疆独山子项目接受锻炼。项目上正在抢工,给她们压担子,开设“速成班”,直接武装上阵,边实战边学习。项目领导特意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对一、手把手地现场教学,图纸上的每一个符号,机柜里每一条配线,都细心教授。她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争着询问问题,记录施工知识,白天扎进机房动手实作,晚上一起研究图纸,分享学习心得。两个月时间,从一开始的“赶鸭子上架”,到熟悉掌握要领,“90后女子工班”初步磨炼成型。
独山子项目抢工结束后,月份女子工班赶往宝鸡,参建陇海线联锁设备改造工程,正式开始挑起室内施工的大梁。
室内施工,机柜配线是重头戏,识别图纸是前提。四川姑娘张红性格泼辣,在学校就属于“学霸”,特别喜欢探究问题。在项目上她挑战自己,厚厚的施工图纸,复杂的电路图,全新的信号设备,科班出身的她看起来也很费劲。张红不服输,一本本钻研,一点点弄懂。她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图纸一页页过,线路一条条理,将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现场实物参照,分别核对熟悉,一有时间,她就主动找队长请教,找技术员询问。不多时,图纸上每一个设备名称、每一条线路走向都明白于心,现场操作中,队友们遇到识图配线的问题,她都能正确解答,成了女子工班中的技术“领头羊”。
走线焊线不光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一个信号机房有20多面机柜,每一个线板上平均要梳理出60多根配线,成千上万根配线要按照颜色、走向一一分离,绑扎成型,而线的弯曲弧度、绑扎间距都有严格要求。焊线更是费心劳力,一个机柜的焊点少则200多个,多则3000多个,都要逐一焊接,小心完成。
李王鸽和宋琼学的并不是信号专业,但是她俩反应快,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掌握了走线的要领,细小的配线在她们手中穿梭飞舞,犹如绣花般在机柜中穿进飞出。看似杂乱如麻的线路,她俩相互配合,一个理线,一个穿线,不一会就梳理出模样,绑扎美观。接下来的焊接工作并不轻松,一个焊点失误,整条配线都得更换,黄豆大小的焊点上要焊接两根配线,焊点还要光滑牢固,不能粘连,她们要将整个身体钻进机柜,夹着胳膊埋着头,眼睛紧盯着焊点,一手固定配线,一手紧握烙铁。空间狭小,烫伤手是常有的事情,手上的疤痕记录着她们的努力。
“看,我这个焊点怎么样?饱满不?”
“看!我这个线把子绑的漂亮不?”
“来来来,比一下,比一下!”
设备室内,四个姑娘展示着精心完成的作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不一会,她们又埋头自己手中的工作,分线、穿线、焊接……只能听到“吱吱”的梯子挪动声和打号机“哒哒”的运转声。
二十二、三的年纪,花一样绽放的岁月,经受过风雨洗礼的玫瑰,必将更加娇艳,更加芬芳…… 杨瑞莉 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