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贵阳 中铁隧道二处
去年9月份去广陕高速出差,曾和友人游了秦岭和大巴山交汇处的曾家山景区,曾家山景区最著名的景点就属川洞庵了。
这片上千平方公里的山区,在地球坎坷的生命历程中,在复杂而漫长的地质运动中,有幸成为喀斯特地貌,汇聚了丰富多彩的石林和溶洞,川洞庵像一位隐者藏匿其中。
对于我们的造访,川洞庵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一年中她要接纳成千上万如我们的游客,倒是我们一开始便被她震住了。
我见过很多桥,包括我们自己就是修桥铺路的,但从未见过自然生就的桥。到了川洞庵,首先要过两座天然石桥,一名曰将军桥,一名曰相思桥。将军桥高大、厚重、雄伟;相思桥纤秀、妩媚、精巧。桥上怪石嶙峋,树木丰茂。这样两座桥实在为川洞庵平添了太多的意趣,也便让人有了太多的藕断丝连的臆想。据说当地青年总在农闲时来这两座桥上对山歌。随行的一位当地小伙随即给我们唱了一首,听起来颇有一些野趣。
在桥头的石壁上刻有唐朝诗人韦庄的词: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我倍感纳闷,这苍凉的山野何来楼阁与红袖?下了桥,绕一弯,果真看到了楼台,曰望月楼。其实不是什么楼,不过是一组洞穴而已。想必红袖便在楼里了。楼前有一凸出的台,可以观月,也可以看到川洞庵大致的风貌:巨大的天坑,像一张食天大口,深盈百米,长近千尺,宽数十余丈,四壁绿树成荫,瀑流飞泄,坑中云雾缭绕,让人有头晕目眩之感。
下了楼,循着石阶下行,便是一片密林。蒙蒙细雨中密林穿行,别有韵致。那高大颀长的乔木,那牵连垂吊、婀娜多姿的藤萝,那绿意盎然的青苔,那机灵活泼的松鼠,那清脆婉转的鸟鸣,那细如柳丝的瀑流……为安静的天坑平添流动的亮丽。这样的雨,这样的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散漫的秋日如此完美结合,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园林的烟云,轻盈律动。
来到坑底,钻进一个岔洞——飞天宫。这是一个巨大的瓮,跟外面的天坑相连,两者风格迥异。我们默默地在瓮壁的小径环瓮行走,只有“噗噗”脚步声不绝于耳。向上望,天空变成微启的双唇,脚下是椭圆的瓮底,横陈着许多从瓮口掉下的枯木,细细的瀑流敲打着静静沉睡的千古奇瓮。我们驻足凝望,大自然的独特匠心让我们神往。在这里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季节的轮回,时光的流转,只能屏气凝神,静静地吸纳大自然无限神秘的气息,静静地品味造物主别样的睡意,静静地倾听巨瓮隐秘的呼吸,默默地被感动。
我们毫无声息地离去,生怕惊动了大地之神的美梦,走出洞外,还在默默地回味那虔诚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