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1日
碑身帖骨 入古出新
——品读江西书家桂相文
文章字数:1,316
  □傅林海 中铁大桥局
  近年在全国书法赛事中屡屡摘金夺银的江西书法家桂相文先生是从九江星子县普通家庭走出来的,与多数人有着不同经历。他当过担夫,当过工人,曾经为了书法梦,放弃了20多年国企的工作岗位,只身走向河南。由于父辈对书法的爱好,让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先生作品先后在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展等40余个国家展览中获奖、入展,被评为2011年度九江市宣教系统优秀拔尖人才,广受收藏家的追捧,他真正走向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作为当代书坛擅长魏碑的高手,先生每每示人的书作以个性的魏楷居多,不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盈尺短笺,都别有韵致、美不胜收,常寓灵动于平实,寓潇洒于端庄,令人百看不厌。
  90年代的“硬笔热”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先生也被卷入其中。先生是智者,不临习当时名家作品,不跟风,只是静静观察书坛的动态,自己且在家默默地用硬笔临习历代经典法帖。家中书案、房间床头、车间操作台都备有练字的工具,心追手摹,一写就是20年。先生说:这20年没白费,我解决了结字和平正的问题。真正懂得了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求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
  当下书坛既令人兴奋,也令人疑惑。近年来,从中国书协到地方书协,从专项展到商业展,展览次数越来越密集、作品形式越来越丰富,路到底怎么走,却叫人越来越看不清了。相文先生却始终对书法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坚持“碑身帖骨”的道路,不断研究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又不断临习魏晋行书法帖,二者相互渗透,其行笔似乎有行书的意趣,灵动多姿,打破了魏碑常态下的平板与规整,达到了既古又雅的审美意境。相文先生习书之余,常看古典文学,时作诗文,偶为篆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不断扩宽自己的艺术道路。我想,相文先生这条路是很多书法家羡慕的。
  尽管每一位书法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任何一位堪称书法大师者都免不了对书法杰作的临摹。王铎一生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遍习经典法帖,成就一代书法大家。先生的书法作品透射出浓郁的北碑讯息,这都是对传统深入理解的结果。碑刻呈现的效果,无论是斑驳苍茫,还是坚挺刚硬,都与刀刻有关,用毛笔去追摹刀刻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用变化无常的毛笔写出方严峻利的效果,没有超常的毛笔驾驭能力和对书法的理解能力,断难为之。但是,先生做到了,这属于“手高”。善于临帖不是成功的全部,先生还善于对临习之后的总结,更精于选帖和读帖,学什么帖,什么帖该学什么,都有清晰的思路,这就是“眼高”。平心而论,把书法写得端庄、匀称,抑或是写得接近某家某贴不难,难就难在入古出新又能被人接受。“眼高手亦高”的相文先生,坚持“碑身帖骨、入古出新”的艺术主张,克服了这个难题,受到书法界和收藏界的广泛认同。
  书法的美丑,似乎很难找到一把万能的尺子来衡量。其实书法的美丑之道,实乃为人之道,相文先生深谙此理,静得下、沉得住、不虚浮、不赶时髦,工作在书法里,生活在道友中。为人之道才是先生心中唯一的万能尺。
  先生近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收获了艺术,更多的是收获了朋友和社会的赞誉。可先生不骄不躁,安于常态。我问先生:学习书法的愿望是什么?先生说:“向年轻人传播国粹艺术,和年轻人一起享受书法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