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普陀区交通路李子园商务区,有一幢不太起眼的办公楼,其中15至18层是中铁建工上海分公司机关办公的地方。里面的装修也很简朴,但六七十人的机关,702名在岗职工,近六年却实现平均年利润额达1.35亿元、年上缴现款超亿元;2014年更是创下人均营业收入550多万元的佳绩。2013年度,上海分公司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20强(第八名)”;2014年度,再次入选20强,排名第四。
1月7日,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总裁戴和根对上海地区进行精细化管理调研时,对中铁建工上海分公司的发展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
十三年,从重组脱困到稳健发展
2002年,中铁建工基于“整合资源,巩固开发以沪、宁、杭为重点的华东市场,为集团公司第三个10亿元产值区创造条件”的思路,重组成立了上海分公司。
现在看来,对于中国中铁一个三级子公司来说,10亿元的产值似乎很容易达到。但当时的上海分公司是“捉襟见肘”。上海分公司负责人王建营介绍:“当时公司资金紧张,欠银行300多万元,已经逾期,被银行拉入‘黑名单’。公司一重组我们首先就是努力和银行沟通,使企业进入正常状态。现在,我们日均存款额保持持续稳定,资金完全没有风险。”
从重组时年新签合同额7亿多元到2014年新签合同额92亿元,从困难企业到现在每年向母公司交款1亿多元,上海分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牢牢站稳脚跟,并向周边辐射。
十来年的发展似乎“润物细无声”,一切都是在悄然变化之中。在“十来年公司有没有明显的跨越式发展”问题上,上海分公司员工普遍感到:没有,这么多年来发展平稳,每年新签合同额以几个亿的速度递增,管理一直在加强,创利能力一直在不断提升,人均收入一直在稳步提高。为此,记者根据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数字,对他们2002年至2014年新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画了两张曲线图,发现的确如他们所说,除2014年新签合同额迅速从50亿元攀至92亿元外,其他时间上升曲线基本平稳。甚至在2011年、2012年间,面对国内经济政策从紧的宏观调控、铁路市场急剧萎缩等多重压力,分公司仍然焕发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分公司重组当年,基本扭转了被动局面;重组两年,实现了上级最初在华东市场创建第三个10亿元区的构想。十三年中,分公司承揽任务约400亿元,完成营业额约250亿元。企业竞争实力日益增强,共获得各级技术奖13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45项,其中国家级优质工程12项(鲁班奖5项)。公司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39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67人,造价工程师8人,注册安全工程师9人;市场信誉良好,连续数年分别获“上海市用户满意施工企业”“上海市建筑业诚信企业”“上海市合作交流系统文明单位”等称号;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建筑业最佳企业”等称号。
打响品牌之战,构筑三足鼎立核心市场
2010年,中铁建工提出打造“七个50亿元产值区”的战略构想。上海分公司作为中铁建工在华东区域的主要机构,义不容辞地再次担负起重任。这一年,上海分公司再次定位市场开发总体思路,新上任的总经理王建营在当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路内路外并举;区域经营和走出去经营相结合;内资和外资项目并存;外部经营和内部经营共抓”的战略。
国内房建行业竞争激烈,尤其在华东地区,上海分公司面临的强手如林,江苏、浙江等省建筑行业队伍众多,实力强大。如何突围?上海分公司选择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产品结构,立足品牌创优,在质量、安全、服务上让业主放心,达到市场持续占有。
王建营介绍:“这些年,公司每年都拿到国家级大奖,并且创建品牌有所侧重。在市场格局中,我们每类产品都有品牌支撑,品牌建设与公司专业发展战略相符。其中,上海中金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它主要是立足商务高端市场,针对办公楼、写字楼打造的品牌;余杭南站是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它是建在高架上的车站;福州南站是鲁班奖,它是大型车站;淮阴卷烟厂项目也是鲁班奖,它立足于工业建筑;鲁班奖南京鼓楼医院南扩工程,立足于医院建筑。”
品牌创优战略是上海分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向前追溯,分公司承建的东南大学图书馆项目,2008年获鲁班奖,它立足于文化建筑。2006年,上海分公司承建的南京火车站获得“新中国60年百项经典工程”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站房工程,它采取交通枢纽形式,在国内铁路站房建设中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换乘。近年来,中铁建工拿下国内三分之一左右的铁路站房工程,上海分公司在其间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姜书杰介绍:在品牌战略中,分公司立足三大板块业务,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助推了企业和谐有序发展。分公司一是扩大了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铁路站房)这个核心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使客户逐步接受“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是大型公共建筑专家、铁路站房王牌的品牌印象;二是扩大了房地产板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之成为房地产业界的知名品牌,同时带动了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其他建筑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三是开拓外资市场,特别是在港资、台资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上海分公司不同的项目管理团队还各自形成了独特品牌和文化。王坚带领的管理团队,营销素质高,市场开拓实战能力强;陈忠兵带领的管理团队,成本控制极有特色;唐帅带领的管理团队,执行力强,敢打必胜;钱少波带领的管理团队,对质量把控精准,注重每一个细节处理;强鹏带领的管理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极强;雷志东带领的管理团队,特别适应铁路项目特点……
结合自身优势,优化产品结构,使上海分公司在市场上如鱼得水。现在,上海分公司多个方面拥有专业技术优势和拳头产品:在铁路站房方面拥有独特的快速施工和组织能力;超高层机电安装,技术水平现在已经排在国内前列;深基坑施工,特别是在华东地区软土深基坑方面施工经验尤为丰富;占有钢结构施工优势,尤其是掌握着大跨、异型等结构技术和整体吊装、滑移等安装工艺;还具有很强的超大体量综合体、超大基坑等施工能力。这些,构成了上海分公司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服务意识为上海分公司深耕市场奠定了基础。王建营介绍:有时路局一个电话请我们去‘打援’,我们领导班子总是亲自带队,住在现场,保证让路局领导随叫随到,让路局领导很感动。2010年春节期间,上海分公司接到上海铁路局安排的紧急任务,要求对上海站基本站台地面铺装进行改造。自2月4日15时到2月8日22时共计103个作业小时,400多名参战员工日以继夜奋战,6000平方米花岗石站台按时、高标准地改造完成。中铁建工人不畏艰苦、敢打必胜的美名在上海铁路局迅速传扬。这几年,分公司已经与上海铁路局连续合作了三期保障房项目,经营额达20多亿元;与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合作,先后参与了国家新时期32座铁路站房建设;在南京市场已进入政府核心市场,企业实力彰显。
上海分公司的品牌战略无疑是成功的。据统计分析:2014年,公司投标40多个,中标13个,中标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并且优质项目较多,显示出公司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上海分公司成功构建了上海、南京、南昌三足鼎立,苏州、无锡、常州以及苏北、华南齐头并进的经营格局。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提升管理,终使量变转为质变。在度过最初的创业打基础、扭转经营局面阶段后,2009年上海分公司首次实现利润和上缴现款双超亿元大关。
上海分公司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分公司提出管理的新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推动现场管理向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转变。
记者了解到,上海分公司近年推行的管理方式,很多方面与中国中铁目前正在推行的精细化管理高度契合。2012年,分公司推动管理信息化;2013年全面实现网上移动办公,大量工作流程实现了后台管控。2010年引入BIM技术,在南昌西站试点使用;现正在南京紫金(建邺)等项目使用。BIM技术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因为BIM技术能够精准拆分工程量,使工程达到精算以及精益建造要求。2012年逐渐推行、2013年全面推广,上海分公司实现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分公司对上海石泉路、厦门站改、盐城金鹰大厦等项目进行了前期管理策划,目前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在资金和风险管理方面,上海分公司管理人员有着执着的精神。第一是“清欠到底”。分公司从重组之日起,每年都将清欠清收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从未发生过一笔坏账。第二是“集中管控”。2009年,分公司就要求项目部一次性达100万元以上的支出,必须经分公司领导审批;同年,分公司对新开工项目实施了大宗物资采购和劳务分包集中招标模式,并统一了各类合同格式。
对于成本控制,分公司从项目投标时就开始策划。分公司决不单纯地追求规模,对于月付款达不到70%的项目、有履约风险的一些项目,分公司不会投标。投标过程中,分公司让项目管理团队参与;中标后,组织进行成本策划。南京紫金(建邺)项目,早早建立起BIM模型,既实现了成本精算,又优化了施工方案。1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到目前为止,项目部在施工中没有一次返工。各项目部在过程中注重精细化管理,为三次经营打下基础。记者采访到这么一个案例:在上海香港新世界项目建设过程中,甲方要求的每一项变更,项目部都详细记录各个工序,既实现了调概索赔目的,也使甲方满意,实现了滚动发展,分公司先后在这个项目接到8个分项工程合同。
节约成本,无处不在。2010年开始,分公司在推行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统一了临时设施的规格,将许多临时设施变为可周转、定型的产品,并将它们登记入账,使分公司在不少项目的临时设施投入降低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分公司在推行绿色施工中,使用节能灯、自控感应设备、基坑地下水循环利用等,也节省了大量成本。
通过多年不懈地提升管理水平,上海分公司自2009年以来所有竣结的项目无一亏损,并实现了较高的盈利;分公司连续六年未发生责任安全质量事故。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上海分公司十余年搏浪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长三角”,硬是劈开一条道路,实现了稳健发展。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实现这些更重要的是人、是执行、是精神的力量。这是一支政治素质极高的队伍,702名在岗职工,有380名党员;这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队伍,35周岁以下青年达520人,大部分项目经理、总工是80后;这是一支追求在路上的队伍,充满了团结、和谐和执着,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常年很少坐在机关,他们总是在基层、在现场……
时间悄然翻开崭新的篇章,新春的曙光已经照耀东方。践行着“诚信厚德、实干兴企、求真务实、创新致远”文化理念的中铁建工上海分公司,在中国中铁数百家三级施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已然成为在黄浦江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本报记者:兰溪 夏天
通讯员:王魏 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