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育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幕虽已数月,可在我看来却似乎不曾远去。
2014年7月以来,每周五晚,我都“重回”读书年代,自发地与汉字听写参赛选手一同“咀嚼”曾经的汉字缘。自两万多名选手初赛伊始,到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中生陆佳蕾的问鼎,从最初的平静到如今的波澜万绪,感慨万千的我久久不能平静。
无豪华的舞台,更无明星的阵容,一台以初二学生为主角的汉字听写盛会,引发了震撼人心的热潮。无独有偶,先前河南卫视成功举办的大型互动文化节目《汉字英雄》,与央视汉字听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这些汉字书写赛场,选手们在台上认真书写,台下观众不自觉地比划,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齐家上阵,跟着选手们一道“参赛”。随着比赛日益激烈地厮杀,选手逐轮递减,从耳熟能详的字词到生僻字,所听写词语的难度不断加大,场内挠头苦思冥想,场外众人捏汗屏息,“咀”文“嚼”字的紧张之情溢于言表。因久疏汉字书写“战阵”,无论现场抑或机前观众,危机感从未如此强烈,相较台上选手,多少“身外人”不禁思量,无不重新端视自己,若将己置身于考,敢谓言笑傲赛场者寡。
在电脑逐渐普及的年代,世人汉字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人不免质疑:“如今电脑普及之快且广,还有必要强调汉字书写吗?”更有甚者,几年前,某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考查“文房四宝”为何物的试题,竟有不低于半数考生疾首蹙额,不知如何作答。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无疑多少有些让人心酸。
诚然,电脑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洪流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创新作用,但若无华夏数千年璀璨文明的积淀,又何来如今人类社会与日俱进的进步。作为见证华夏璀璨文明史的文字,本身就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符码,更是文化的传承。如今写不好汉字的人不胜枚举,如此下去,难保不会逐渐毁“根”丢“魂”。
庆幸的是,汉字听写及汉字英雄两档节目热播以来,深受全国广大观众厚爱。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正是出于“挖掘孩子潜能,展现与传承人类文明……”等人文价值的教育目的,引发了学生日常练习汉字的热潮,让全社会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得到世人极高的关注与赞誉也无可非议。节目本身彰显的就是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与文化的热爱,触及了世人在文化传承中共鸣的神经。的确,央视也好,地方台也罢,虽参赛对象系在校学生,但更多的是给全社会敲响了文化传承的警钟,给世人价值修养上了一堂深刻的实践课。平时依赖电脑,只会打字而不会写字,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背离。毕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能忽视汉字的根深叶茂。
汉字书写无异于酣畅淋漓的甘露,唤醒了世人心中疏远的汉字情结。如此看来,“咀”文“嚼”字有时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