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03日
“四字经”炼就奋进团队
——中铁置业贵州公司人才培养记略
文章字数:2,040
  走出大学校门不到5年,中铁置业贵州公司女员工潘莉就进入中层,担任项目管理部部长。前不久,贵州公司以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三不唯”为原则竞聘中层干部,面试结束当场公布成绩,包括潘莉在内的5名员工脱颖而出,走上部门负责人岗位,她们平均年龄30岁,平均参加工作年限7年。若在以前,如此成长速度在许多人看来难免有“拔苗助长”之嫌,但如今公司上下一致认为抡材公正,才俊得其所哉。
  这批青年干部的快速成长,是中铁置业贵州公司一贯奉行的引、用、育、留“四字人才经”的成功。 
  

引:不拘一格纳贤才


  中铁置业贵州公司2008年成立,着手开发贵阳中铁·逸都国际项目时,全部“兵力”仅仅7个人,却要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体量。当时贵阳房地产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支势单力薄的队伍能够“搞成”这么大事业,公司领导班子也为严重缺乏专业人才而担忧。
  在这种形势下,中铁置业实施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为贵州公司开辟了不拘一格招贤纳才的通道。“英雄不问出处”,凡具真才实学并且认可中铁置业企业愿景、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愿意为做大做强中国中铁房地产业务板块而贡献智慧力量者,贵州公司不论年龄、学历和资历,一律敞开大门欢迎。6年间,中铁·逸都项目公司“裂变”出遵义、阅山湖两个项目,组建起贵州区域公司,擎起中铁置业扎根贵州的南天一柱,员工队伍规模也快速从7人扩张至120人,并且从中涌现出股份公司级先进个人8人、先进单位6个,集团公司级先进个人26人,先进单位8个。

用:大胆使用淘真金

 
  在中铁置业贵州公司,比潘莉成长更快的青年员工不乏其人。出生于1991年的陶娜,进入公司第三年即担任了市场开发部部长。陶娜评价自己的成经历长时说:“如果公司不大胆地使用我,这是不可想象的。”
  贵州公司领导班子认为,千里马不会生来自带标签,“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于是,“岗位成才”、“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成为公司用人的一大特色,不少年轻骨干被大胆地放到关键岗位上去磨炼。在贵州公司实习期间,领导班子发现陶娜是一颗好苗子,正式进入公司工作后,刻意安排她在多个部门轮岗长见识长本领,其做派与能力印证了管理层的初步看法。今年竞聘考试前半年,公司主要领导要求她尽快选准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能力。聪颖的陶娜不负厚望,在市场开发部轮岗期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管理水平,终于成为佼佼者。
  贵州公司党委书记刘喆宁说,岗位成才,不仅为企业淘到“真金”,而且激励每一位员工迅速获得职业成就,这是年轻员工们“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源泉,也是他们胸怀感恩、激情奋进的动力。 
  

育:岗位启航强培训

 
  在中铁置业贵州公司,有一条看似“不近情理”的制度:被公司列入管理骨干的员工,须交纳3000元作为“保证金”,在规定的期限内考取某种职业资格证书者,予以退还而且另外奖励3000元;未考取者则予以“没收”,归入公司工会活动经费。这一“强制取证”制度实施以来,还没有一个员工“赔了夫人又折兵”,全部拿到了奖励。员工们说,这么好的制度之下,如果还不能自我加压,就真的不好意思了!
  中铁置业贵州公司在系统内率先实施“导师带徒”制度,为每位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员工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导师,签订协议,加强考核,一方面引导其快速融入企业,进入“状态”;一方面传授技能,加快成长步伐。潘莉年纪轻轻就进入中层担任项目管理部部长,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这一有效制度。2011年,导师覃诗明和徒弟潘莉被股份公司授予“最佳师徒奖”。
  在贵州公司,每名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第一个岗位都是置业顾问,直接参与公司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销售工作,接触客户,经手销售产品两套以上并且其他方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转入其他岗位。陶娜做了为期三个月的置业顾问,深刻理解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对于房地产企业取得成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将终身受用。
  贵州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培育人才,在采取岗位轮换,以及实行培训日、考试月、踩盘季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思想引领,把德育融入工会活动和业余活动之中,引导员工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成为“中铁置业人”。由于构思巧妙,组织得当,这种引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朝着既定方向塑造一代新人。 
  

留:广阔舞台任驰骋


  中铁置业贵州公司这几年进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都会打出一条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广告:“三年当部长,五年当项目副总”。这句广告的潜台词是:贵州公司是一个广阔的舞台。
  贵州公司领导班子认为,公司的健康发展需要员工们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企业也必须为员工提供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规划的用武之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有位有职有幸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贵州公司坚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营造了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打通了自我实现的成长通道;坚持做好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按1∶2储备副三总师,按1∶3储备部门负责人。近几年,贵州公司骨干人员无一人离职,一批人才从“后备人才库”里破茧而出,相继走上了项目、本部部门负责人岗位。同时,人才的储备使贵州公司拥有了项目“复制”的能力,为进一步“裂变”提供了可能。 何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