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20日
梦想在一线放飞
——记股份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中铁四局二公司员工孙小猛
文章字数:2,079
  孙小猛,安徽利辛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今年1月份从中铁四局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现任中铁四局二公司宁波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二分部总工程师。工作5年来,他被中国中铁、中铁四局授予各类荣誉10余项,撰写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5篇被EI(美国《工程索引》)收录或检索;带领团队申报国家专利11项,已获授权4项,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二等奖……
  “学土木工程的,只有扎根在现场,才能学有所用。”
  “你都博士毕业了,啥好单位找不到,非得到施工单位修铁路?”对他人的疑问,孙小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诠释。
  2009年博士毕业,孙小猛面临很多选择:导师推荐他去国外做海底管线的科研工作,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伸出了橄榄枝,一些企业带来了高达几十万年薪的合同……然而,他最终选择了让自己学以致用的梦想:扎根在施工现场。
  孙小猛成了中铁四局的一名普通员工。
  “到了工地,不管你身上的光环有多耀眼,也得从现场、从技术员干起。”时任中铁四局总工程师闫子才的话,深深烙在了孙小猛心里。
  经过几年来一线的摸爬滚打,孙小猛开始明白: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的头衔,远不如中铁四局“十大杰出青年”、“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国中铁“优秀青年总工”、“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更让人羡慕与尊敬。—
  “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4月12日,北环铁路甬江特大桥主桥斜拉桥首节钢箱梁开始拼接。这座钢混结合梁双线铁路斜拉桥,有着亚洲第一的名头,有着比肩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高度,有着精度极高的钢箱梁线型控制要求……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施工人员心里没底,孙小猛也感到“压力山大”。
  “孙总,梁吊起来了,可重心不稳,运不到前面,这可咋整?”施工负责人张世航,火急火燎地嚷道。孙小猛沉思片刻,突然抬头兴奋地喊道:“老张,帮我找几块长条木头、几根绳子。”拿到东西后,孙小猛把绳子跟木头一绑,当场就做起了试验。通过在轻侧增加吊具长度来调整平衡的方案就这样出炉了,不仅把单节180吨的钢箱梁“调理”的服服帖帖,还节省了5万元的吊机改造费。
  宁波北环铁路工程指挥长李鹏程这样评价:孙小猛有理论,又能接地气。
  北岸主塔受征拆影响,工期落后南岸近5个月。孙小猛明白,安全优质快速地把工期赶回来,可不能光靠“名气”。于是,他每天半小时的“篮球时间”没了,办公室的灯熄的更晚了。经过反复检算、试验,塔梁同步施工的思路在他脑中越来越清晰。因与原设计不符,方案一经提出,便受到一些专家的质疑。在方案评审会上,孙小猛用翔实的数据回应质疑与诘问,最终折服了众多专家;方案得以通过,两岸的钢箱梁拼接速度开始齐头并进。
  4月28日凌晨2时,钢箱梁第四节段开始拼接。孙小猛又像往常一样,在现场盯了近5个小时。
  钢箱梁吊装到位,各项测控数据出来后,孙小猛敏锐地察觉到,梁面整体走向有偏下的趋势。孙小猛的想法,却遭到了监控单位博士、硕士的否定,他们拍着胸脯说没有任何问题。
  心存疑惑的孙小猛,没有因此松懈。五个不眠之夜,他查阅文献、建模比对,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桥面吊机实重比原设计大,而斜拉索却“力有未逮”,导致梁面偏低。在与现场监控人员沟通未果之下,孙小猛将电话打往监控单位。
  技术会议上,教授级高工、高校博导等专家汇聚一堂,孙小猛从容地演示自己的建模检算结果,直指问题核心,并提出斜拉索索力调整方案,成功化解了桥梁无法合龙的危险。如今,设计、监控单位的一些技术人员主动与他保持联系,探讨技术问题。
  在宁波的三年多,孙小猛与同事们获省级工法两项、国家级工法一项,夺得中国中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次、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一项项成果成为他搏击青春的最好见证。
  “对年轻技术人员严,是因为我想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他们。”
  严是爱、松是害。在工程部这个80后、90后组成的团队里,大家都曾感受过孙小猛的关爱,严厉而又亲切。
  对此,技术骨干任世朋深有感触。共事3年来,任世朋就是在他的“词严义正”下,从一名技术主管成长为副总工。2012年,在准备一项重大QC技术攻关课题时,“你到底明不明白”、“这样计算肯定不行”……两人激烈地“碰撞”,一度成为夜晚办公楼里的“交响曲”。成果发表时间临近,孙小猛却把普通话不算标准的任世朋推为发表人。接下来的两周,孙小猛手把手帮任世朋纠正语速、语调,示范肢体动作。就这样,这一课题冲出中国中铁,一举夺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孙小猛在哪儿,我就到哪儿。”工作2年又读硕士的徐登云毕业后,选择项目时义无反顾地说。
  初到项目,徐登云仍任技术主管,每天风吹日晒雨淋,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时间久了,心里难免有波澜。察觉到“不对劲”的孙小猛,主动找他拉家常,聊自己博士毕业后任技术主管的那些事儿,用亲身经历安抚徐登云初起波澜的心。今年,徐登云以优异的表现,走上了副总工的岗位。
  多年来,孙小猛坚守着自己心底的梦想,并把它传递给身边的年轻人,指引他们茁壮成长。而他的内心,还藏着另一个小小的梦:
  当大桥合龙的时候,带着老母亲到这座倾注自己心血的桥上走走看看,说说咱工程人的骄傲和自豪……  刘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