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上海局一公司党委,自企业重组以来,把大力加强“家文化”建设,作为战胜各种困难,化解各类矛盾的强劲“内功”,使企业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员工“建家”
重组三年来,一公司先后投入“三工”建设资金2500多万元,努力把每个工程项目部建设成员工的“温暖港湾”,让他们在遥远的他乡感受到“家”的温馨。在红军长征娄山关战役旧址附近,在云雾缥缈沟壑纵横群山绵延之间,三层梯田式的蓝瓦彩钢房鳞次栉比——这是一公司渝黔铁路项目部员工们的“家”。在这个“园林式”的家园里,绿草鲜花与白蓝相间的办公大楼相映成趣,优雅宜人。整洁的宿舍、飘香的食堂、工地员工书屋、员工活动室、洗衣房、篮球场……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在厂务公开橱窗中,人们随处可以看到“寻找身边的榜样”、“工地之星”、“群安员公示”等宣传内容,一个个“职工明星”的照片分外“打眼”。
在遥远的新疆戈壁,为让员工进得来、稳得住、安下心,项目部购买了一批树木,组织全体员工亲手种植,并让每名员工挂牌领养。小小的活动让员工把自己的劳动和感情融入这片戈壁荒滩里,达到“自己动手,建设家园”的目的。针对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的特点,项目部还用旧式大喇叭开辟了“兰新之声”广播站,让沉寂的戈壁滩有了“家”的欢声笑语。
让员工“爱家”
打造“家文化”的重点是让员工“爱家”。重组以来,一公司投入经费585.3万元用于“一对一”结对帮扶、“两节”送温暖、“五一”关爱劳模、“八一”慰问退伍军人、九月“金秋助学”等活动,营造了温馨的企业大家庭氛围。
“我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父母给的,第二次是单位给的。”现年49岁的余玉琨是嘉闵高架JMB1-4标项目部的一名员工。去年突发脑出血中风,三天就花费近8万元,高额的治疗费用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了解情况后,公司第一时间为他办理了互助保险金1.5万元。今年2月,又为他送去了慰问金5000元。住院期间,公司领导多次前往探望,嘱咐其好好养病。余玉琨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关爱无限,感恩永远。唐涛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在读生,也是单亲女员工刘慧芳之子。2008年父亲病逝之后,全家4口人唯一的生活来源没有了,这让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唐涛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在困难时刻,公司及时伸出援手。三年多来,像唐涛这样梦想成真的困难员工子女还有20多个。其中5名重困员工子女在完成学业后,又怀揣着一份感恩的心回到了父母工作的单位,用知识回报企业大家庭的关爱。
靠员工“兴家”
重组以来,该公司先后开展了“管理大提升”、“标准化管理年”等活动,为员工“兴家”搭建平台。一大批岗位建功、业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张骇浪是一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去年,他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营销工作的新方法,为公司在2013年取得历史最佳营销业绩立下汗马功劳。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部副经理曹利辉,凭着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刻苦钻研地铁施工技术,成功“测绘”出一条通往“高技能”、“专家型”的人生轨迹,并于2011年荣获股份公司“十大专家型工人”称号。嘉陵江大桥项目经理凡春胜,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在关键工序和重要节点中攻坚克难,不断刷新市政工程建设的“重庆速度”,比合同工期提前10个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家和万事兴”。2013年,一公司市场营销额首次突破90亿元大关,企业员工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和中国中铁“扭亏解困十佳企业”等称号。目前,一公司正以“家文化”激发的企业正能量,行走在“文化力产生凝聚力,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康庄大道上。 胡芦 谢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