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中铁八局昆建公司
如果节日是有颜色的,那红色是春节,银色是中秋,而端午,是有香味的彩色。适度的喜气,温婉而不张扬,似一席凉风,让人在五月的灼灼热浪中,感受这传统节日带来的清新。一年一度的端午携着六一,姗姗地向我们走来,一场热闹的粽子大戏又上演了。
香包、粽子、艾叶,包裹着浓浓的香味,溢满街头巷尾,提醒着忙碌的人们回家与家人共庆这“色香味俱全”的传统佳节。
记忆之门悄然打开,显露出温馨如昨、甜美似梦的一页。小时候的自己,嘴馋又贪吃,从来不曾考虑端午的由来,更不知屈原是何许人也,只知道这一天母亲会变戏法似的弄出一大桌平日里吃不到的美味佳肴,还会有四棱形甜甜的粽子,会给我和姐姐的手腕带上红线,门栏挂上艾草……不知红线的意义所在,但在爱美的小女孩眼里,这也是很不错的饰物,这些奇特的做法吸引着我每年盼望这个节日,就像盼望过年的压岁钱一样。母亲一双巧手,把端午的气氛渲染到极致,各种味道的糯米饭团在她手心翻转,随后落入一片粽叶里,再用白丝线缠绕几圈,一个结实饱满的粽子便成形了,棱是棱,角是角,只待下锅,而我则蹲在一旁,缠着母亲特意包只最大的给我。豆沙馅儿、火腿馅儿、核桃馅儿……一锅锅、一盆盆,堆得老高,不仅自己吃,还送给外婆家和街坊邻居吃,香气弥散,笑声飘飞。每一位母亲都将自己的愿望包裹进粽子里,憧憬孩子健康成长,憧憬今年五谷丰登……那是如今各大商场兜售的粽子永远不可替代的幸福滋味。而那时的我,只会盘算着哪种粽子味道最香,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怜爱的眼神,也忽略了母亲鬓角一年年渐增的白发。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柔软而细腻。
因为地势原因,家乡的小河无法赛龙舟,这一“节目”在我心里也只是一种幻想,而香包,却是每个女孩儿都能佩戴的小饰物。我的香包是母亲用几种彩色的边角布料缝制起来的,因为象征着圆满,母亲总给我缝成圆形,里面装满了早早就风干了的艾草和各类植物种子。我如获至宝,跟别的小伙伴凑一起,炫耀着比谁的最香。大大咧咧的我,全然不懂母亲这一针一线里,都缝进了对我的希望和祝福。
如今,端午渐渐变成了劳顿的人们暂停脚步藉以休整的一个小假日。无论城里的端午多么“时尚”,粽子包装多么亮眼,都无法取代那些儿时的记忆。端午节、母亲、粽子、香包,这些简单的组合,牵绊着我对家乡最朴实的惦念,这种惦念因爱而生,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