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4日
翻 越 雀 儿 山
□史飞龙 中铁一局
文章字数:1,176
  这是我第一次上高原,目的地是常年积雪、主峰海拔六千多米的雀儿山。
  车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公路,一直到石棉县下高速后,穿越泸定县,经“情歌之乡”康定后,车子爬向进入川藏线的第一座天险——折多山,我们要翻越的垭口端据说海拔高达4298米。
  下午4点多,车在折多山海拔3900多米停住,听说前方发生了车祸,堵停在山上的车辆成蛇形蜿蜒。
  在夜色逐渐变浓的山谷中,乱云飞渡,黑青色的折多山山峰忽隐忽现,犹若巡山的鬼魅一般飘忽不定。
  就在这时,我的胸口突然感到了明显的憋闷,鼻腔也有微微烧灼的感觉。我依靠在车的座位上,努力使自己把腿伸直,然后闭上眼睛,呼吸开始变得艰难。
  大约在晚上七八点左右,道路疏通。车子在夜色中出发了。我沉沉睡去,胸口却像压着一块石头。
  午夜一点,我们赶到道孚县。进到旅店房间,我耳朵里似乎满是蜜蜂采蜜时的鸣叫声,而且有臌胀的微痛。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们又开始匆忙赶路。汽车经炉霍,穿越茶马古道古镇马尼干戈后不久,远远的,雀儿山如一头雄狮撞进了我们的视线: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被白雪覆盖,与天空的云气融为一体,裸露的青灰色山岩,似乎蕴藏着天地的力量。在我看到他第一眼时,我的耳边响起的是大海的怒吼、风雨中的阵阵雷声。
  在这样的山峰前,人会显得很渺小;在这样的山峰前,人也会变得很高大。
  公元十一世纪,当一个从小给别人家放牧的穷小子——格萨尔,日后从草原跃马雀儿山时,他的威武该是怎样的气贯长虹。当他一统高原,建立了不朽勋业时,他书写了草原和雪山的传奇,也成就了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史诗的辉煌篇章。
  在我看来,如果说古希腊《荷马史诗》代表着海洋的磅礴与浩瀚,那么《格萨尔史诗》则标示着草原的广袤与丰美、雪山的雄浑与高度。
  这座亘古以来盘横在川藏高原上的天险,被称为山鹰飞不过的地方,孕育过藏文明的山脉,在数年后就要在一群建设者的艰辛努力下“凿通”。现代交通带来的不只是出行的便捷,还有文化的穿越。想想看,这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
  车从雀儿山东坡的盘山路上前行了。不,我们是要向天上爬去。
  道路弯急险峻,却阻挡不住人们攀登的决心。
  在半山腰回望来路时,犹若九曲回肠,在山谷中恰似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激荡在天地间。
  翻越雀儿山公路垭口时,海拔已经达到5050米。山顶石头呈玄色,犹如斧劈刀砍,森然欲搏。头顶的天空似乎伸手可触,向上一跃,就可以扯一朵白云下来。山顶寸草不长,再看那盘曲的公路,确如“天路”一般。在这里,只有浅浅的苔藓类黄绿色植物生长,还有石头缝里眨巴着眼睛的小黄花。
  雀儿山的西坡更加险峻陡峭。山峰一直到半山腰,乱石滚成了暴涨的“石头河”。行驶的车辆似乎是悬挂在山坡上曲线环绕移动的“磁悬浮”。听说1950年解放军十八军在此筑路时,战士张福林就牺牲在这里。
  而中铁一局四公司项目部就在山脚下海拔4270米的地方“安营扎寨”了一年多。从山顶俯瞰项目驻地蓝白相间的彩钢板房,仿佛旷古荒谷中的“绿洲”,给人以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