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2日
中铁二院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高铁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技术取得新突破
文章字数:658
  本报成都讯 近日,中铁二院承担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综合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评审验收。
  据了解,“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综合技术研究”是中铁二院2011年中标的原铁道部重大科研课题,参加单位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和中铁二十三局。该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对我国已经开通运营的遂渝、京津、郑西、武广、京沪、沪宁、沪杭、广珠等10余条线路无砟轨道应用情况开展了现场调查,对CRTSⅠ、Ⅱ、Ⅲ型板式,双块式,岔区板式、长枕埋入式等多种类型无砟轨道的病害形式及成因作了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材料试验、构件试验、原型试验等方法,系统开展了无砟轨道耐久性评价方法、无砟轨道结构伤损评判指标和评定标准、无砟轨道结构寿命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等理论和试验研究,并研究分析了影响无砟轨道耐久性的主要伤损及影响因素,从材料、设计、施工、维修等方面提出了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技术措施建议,部分耐久性提升措施已经在我国新建无砟轨道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无砟轨道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应用。如何确保无砟轨道结构在各种荷载、环境、材料内部因素等影响下,在预定的使用年限和适当的维修条件下,长期抵御结构性能劣化的能力,是实现其耐久性的关键,而目前世界各国对无砟轨道耐久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该课题研究,为我国现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无砟轨道耐久性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中铁二院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领域的技术水平。
  (林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