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吉隆坡新捷运一期地下工程A标(简称MRT项目)是吉隆坡新捷运一期工程组成部分之一,工程全长51公里,中铁国际集团负责一站两区间的地下工程施工,于2012年8月1日开工,计划2016年11月30日完工。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第一次在海外使用了中国中铁制造的土压平衡盾构;第一次在海外完整地采用英国标准施工。
开工17个月来,中铁国际集团马来西亚MRT项目紧紧围绕安全、科技、市场、效益“四大目标”,争创人才、产业、品牌、管理“四大成果”,形成集团化、合同化、属地化等八大“亮点”,让中国中铁品牌扬名吉隆坡。目前,MRT项目质量成本可控,工程进度始终保持在全线第一位。
——项目管理的海外“集团化”。MRT项目公司以市场化为原则,构建国际工程集团化合作模式,在中国中铁系统内部公开招标,充分发挥了中国中铁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合同方式,聚集了中铁隧道集团、中铁隧道院、中铁西南院、中铁九局、中铁港航局、中铁装备、中铁东方公司等十家企业参建,形成了“集团”走出去的局面。项目公司重点牵头做好商务经营、验工计价、税收办理、物资采购、劳工签证、法律事务等关键性工作。项目公司依托MRT项目平台,推动中国中铁设计、制造、科研、施工各领域共同走向海外,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项目使用了两台中国中铁装备公司生产的土压平衡盾构,实现了中国中铁盾构海外营销零的突破。
——项目日常管理的“层次化”。MRT项目公司执行“通过二级管理、导向管理和例外管理,加强各层级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三个层次管理模式,成立了项目董事会和项目公司对项目实行了二级管理;提出了依据合同规定,履行项目责任,获取项目权益,实现目标导向管理的总目标。坚持董事会对项目公司的例外管理,如果项目活动是依照程序、制度、计划执行的,就无须报告董事会。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清晰的管理责任,形成了运转顺畅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了各层级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项目产品管理的“清单化”。MRT项目公司以目标为导向,以大项产品清单为工具,推行全面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产品清单梳理出项目技术产品,项目组织机构产品,项目管理产品,项目社会责任产品等四大类,共计3000多项产品。项目公司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清单,形成了管理工作责任矩阵,使整个项目管理纲举目张、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项目施工设计要素“一体化”。设计理念与技术管理为MRT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马来西亚由不认可到认可,由不适应到适应,特别是车站盖挖逆作设计方案的提出和成功实施,成为MRT项目优化设计的典范,并被业主推荐到全线地下车站应用,工程测量结果比当地专业公司还要完美,工程监测打破了欧洲公司的垄断。在不增加费用的条件下,项目公司主动争取项目设计任务,通过MRT项目,设计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国际主流设计标准接轨,包括水文地质勘探、地下物探测等,都满足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要求,符合国际主流设计职业实践惯例。
——项目商务管理的“合同化”。MRT项目公司坚持以合同为依据,提高合同管理能力。对系统外,依靠合同抗击国际分包商、当地分包商的无理索赔;依靠合同抵制业主、总包肆意扩大项目合同的工作范围;依靠合同阻止业主总包,肆意规避合同责任;依靠合同据理力争,索赔工期和费用,取得丰硕成果。对系统内,遵循市场规律,依据合同管理,调整利益关系,争取合同权益,辅导系统内分包商验工计价申报,鼓励他们按合同索赔,按合同考核,实现了各参建单位共同的合同责任。截至目前,项目总体进度为37.14%,完成主包合同验工产值的36.94%,实际发生总成本占总预算的27.8%,实际成本比预算节约9.1%,项目成本上升处于可控状态。
——项目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人本化”。MRT项目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以项目目标为导向,鼓励员工提升国标化职业技能,建立了一整套薪酬管理办法,特别是提出推行薪酬七大管理原则值得借鉴。一是薪酬激励以用人管人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薪酬影响因素综合平衡原则;三是同贡献同报酬原则;四是鼓励积累无形资产与创新原则;五是境外工程地区差异原则;六是岗位环境变迁敏感性差异原则;七是“顾客第一”的原则。
——项目公司人才培养的“学校化”。MRT项目公司管理团队建设目标是在完成合同履约的同时,成为中国中铁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的大学校,为中国中铁培养具有国际项目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队伍。项目公司确定把MRT项目打造成“国际样板工程”,围绕这个目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支业务过硬,政治可靠的大型国际项目管理队伍,并备份一支大型国际项目管理架子队,培训一支国际项目咨询架子队,着力在项目管理、商务合同、成本控制、设备物资管理、安全质量、环境控制等领域各培养出1—2名“国际专才”。
——项目公司企业文化的“属地化”。MRT项目致力营造积极、阳光的企业文化,注重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坚持每周两次的羽毛球、篮球比赛,特别是组织参建单位的比赛,形成了中国中铁“一家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项目公司在人员“属地化”上聘国际专家、请华人华侨、用当地劳工,项目公司80多人中,外籍员工就占了19%;在“属地化”发展上,通过开办酒店、拓展地产、拟建中国城,包括家属工作的“属地化”,在吉隆坡有的当医生,有的做导游,加快融入华人圈和当地社会。
苏亮昆 梅晓茜
本版责任编辑 屈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