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8日
寄情山水间(上)
文章字数:907
  □刘志伟  总部机关
  1983年7月下旬,借暑假之际,到黄山旅游。从北京到南京,从南京到屯溪,一路上人虽多虽挤,但一个人出去倒也无拘无束,轻松无虑。
  在学校当高中教师,其实压力蛮大,也枯燥。每天就是备课、上课、教室、刻题,收获的就是期末考试后,所教学生的成绩在全年级的名次还算最好,于是在好的心情驱使下,出去放松,游历。
  到屯溪,小雨。找个小店住下,急不可耐地出去。
  屯溪的老街,白墙黑瓦,充满皖南山区的古色古香。脚下的石板路,褶皱沧桑,光怪陆离,每一块儿石板都烙印着岁月的痕迹,我喜欢,似乎亦熟悉。我在老街,我在漫无目的地逛,走走驻驻,倒也惬意。
  皖南七月的屯溪,老街盛夏的小雨,人出奇的少,静谧。随遇而安,心与境迁,怡然。小情景,小环境,小心情,自由地呼吸。女儿墙,木窗棂,雨巷中,酣畅淋漓。黄山脚下的老街,富春江边的屯溪,雾霭中的小雨,淅淅沥沥,许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在耳畔,在眼前,强烈地定格在心里。
  教语文的本性中就有骚气。置身于此景此情,浪漫和冲动油然而生,脱口而出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哦呦,淋湿的啦,一个声音打断了我,一个老女人冲我挥手,进来吧,喝口茶,我们黄山的茶好得很啊!还有三个姑娘呢!
  我看着她愣了,扫兴,老,姑娘,茶……狐疑地问,多少钱一杯,爽快地说5分。我踱了进去,坐下,扫一眼,没有姑娘,有仨老头笑着看我。老女人咯咯地笑,操着皖南腔唱一般说,喇有什么姑娘呢,仨老头子!哄你呢。看着她,看着仨老头,我也笑了,老头们也嘿嘿地笑了,小茶馆充满了憨憨的笑声。老女人指着仨个老头眯笑着介绍:俺爸俺叔俺舅舅,老头子一一地冲我点头,我窘迫地附和着你好、你好、你好。
  茶端了上来,老女人说是明前毛峰,我客气地说谢谢。
  于是,便有了茶的话题,便有了烟的传递,便有了我的职业,便有了黄山、富春江、宏村、西递,便有了梅清、石涛、渐江、黄宾虹等黄山画派,便有了老女人舅舅抽身离开后,回来拿出的一卷老纸,便有了我平生第一张白石先生的山水画。我之所以啰哩啰唆地絮叨,主要是想表明在一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环境下,与特定的人物偶遇,并由此牵连出30余年来与白石老人的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