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7日
鼎力同心有诺必践
——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公司集宁南站改造工程建设写真
文章字数:1,826
  11月的一天,在集宁站改工地检查工作的呼铁局局长费东斌感慨地说:呼和铁建人在“决战集宁南,百日攻坚”会战中,创造了“集宁速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诺必践的誓言。
  诺言,践行在精心组织的管理中
  集宁南站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能源通道,此次呼铁局对南站进行二次改造,为呼铁局进一步释放南站枢纽能力,增开万吨大列发挥有效的作用。
  为缩短施工给南站带来的干扰周期,呼铁局要求工程2013年8月1日开工,有效工期110天。由于施工地区,秋季阴雨连绵,冬季滴水成冰,施工环境异常艰苦,也形成施工的几大特点:急——实际工期只有110天,是呼铁局站改工程工期最短,工程量较大的施工;难——作业地段线路股线间距只有5米,仅在这5米的施工间距,涉及行车安全、电力、通信、信号、车务、机务,客运等方面。有桥梁、钢结构、电务、线路、给排水等单位同时进行施工。施工场地窄小,交叉作业干扰多,施工异常艰难;险——天桥施工与高压接触网距离2米左右,平均每20分钟接发客货车一列,车站日接旅客8000多人,可谓是安全风险大。重——工程对原有1、2站台进行改造,增建全封闭式跨线天桥,同时,对站房的建筑进行全面内外装修。就在这样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2013年7月底600多名呼和铁建人,“车辚辚马萧萧”奔赴工地,按照快进场、快施工的原则,在“大干一百天,决战集宁南”的口号声中,全体参战员工沐雨栉风连续作战,拉开了南站改造施工会战的序幕,并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用心血和汗水践行着自己立下的诺言。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呼铁局、蒙冀公司、中铁六局等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组织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解决施工管理、运输安全、旅客乘降的各种问题,为快速推进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公司组织机关48名党员干部,组成包保组,深入站改工地,对施工作业点轮流盯控包保,协助项目部“庖丁解牛”般地按照“四步走”方案,倒排出每个作业段、每道工序的工期,做到“施工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落实具体化”。
  诺言,践行在顽强拼搏的鏖战中
  8月流火,炎炎烈日炙烤着工地,在一站台6米深的旅客地下通道坑基施工作业中,3由于地质复杂,挖到米就碰到了坚硬的风化玄武岩,并伴有地下水开始渗出,挖到5米时坑基两侧就出现塌方。整个地道坑基是站改工程的“硬骨头”工程,面对难题,冯有亮立即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创新制定了大直径护壁开挖然后进行凿岩施工,攻克了施工技术难题。在凿岩开挖过程中,员工们站在齐脚踝深的水里,顶着炎炎烈日,一边用凿岩机凿岩,一边用铁锹挖土,一边进行抽水,有的人手被岩石划破血肉模糊,稍稍包扎一下又接着干……在员工们的合力攻坚下,提前两天完成了旅客地下通道的基础开挖任务。
  8月10日晚上,残月半明,繁星点点,此时,二站台的混凝土骨料倒运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由于施工现场与既有线股线间距只有5米,施工现场不能停置大型运输设备,混凝土骨料倒运全部靠人工来完成。为了完成施工任务,项目副经理兰雪峰和4名管理人员以及45名外协工肩扛、手抬,将20吨水泥、9吨沙石、吨钢筋,穿越5股线路,从70米以外将混凝土骨料运到施工现场,深夜2点,突然下起了小雨,员工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冒着雨,穿着淋湿的衣衫,继续抢运材料,当干到凌晨5点时,大家已经是又冷、又累、又饿,兰雪峰到附近的小卖部,将仅有的47份面包和火腿肠买了回来,分给了大家,当外协工们看到兰经理和其他两名管理人员,没有面包时,就非要将自己手中的面包分给他们,在互相的谦让中,外协工们感动的脸上分不出流淌着泪水还是雨水。
  11月的塞外北国,尽管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但站改工地仍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大干场景,一张张沾满灰尘的脸,一个个披星戴月的背影,告诉人们站房玻璃幕墙的安装作业正在紧张进行,站房门厅玻璃幕墙的每一块玻璃重达600斤,最高处的安装离地面近12米,怎样将这么重的玻璃安全就位,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最后采取定向滑轮吊装的办法,吊到最佳安装位置,然后靠肩扛、手抬来安装。安装过程中,员工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挺着腰板,在“一二,嗨!一二,嗨!”的号子声中,将一块块厚重的玻璃安装就位,他们铿锵有力的号子声,硬是给这寒冷的严冬以炽热的感动,让笔者感受到工程建设的“加速度”。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全体参战干部员工忘我无私,攻坚克难?是集宁南站改造工程全体干部员工所表现的一种高尚精神境界,是鼎力同心,有诺必践的集宁站改精神!苍山昭昭,热土作证,一个企业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艰险不能战胜?闫明明  祖国兴  孙加伟  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