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渝昆高铁炳辉隧道贯通
文章字数:813

  云南昭通讯 8月19日,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五局承建的渝昆高铁控制性工程——全长21.17公里的炳辉隧道顺利贯通,成为西南地区首座贯通的长度20公里以上、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特长隧道。
  炳辉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途经我党优秀军事将领罗炳辉将军家乡并以其名字命名。隧道全长21.17公里,采用双洞单线设计,地处高原斜坡地带中山峡谷区,全隧最大埋深811米,集低瓦斯、岩溶、软岩大变形、岩爆、涌水、断层破碎带流砂等多种不良地质于一体,日均涌水量最高达10万立方米,勘察设计和施工组织难度很大。
  针对炳辉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风险等级高、工程规模大、工期进度快”特点,中铁二院设计团队采用“空、天、地”等综合勘察手段,对各类不良地质进行充分判识,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与地质核查相结合,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核查、事后确认”的工作模式,并按照全动态设计管理模式,第一时间响应地质变化,提出应急解决方案37项,实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准预报,为全隧安全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铁五局项目管理团队在施工中采用了“2横洞+2斜井+1平导”的施工方案和中间小导洞先行贯通措施,在高峰期,多达22个掌子面同步进行掘进作业。成立了“长距离隧道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依托“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双擎驱动,创新应用三维地质雷达与TSP探测技术,锁定岩溶裂隙带和玄武岩富水管道,实现风险源早预警、早处置。针对炳辉隧道日均涌水量超5万立方米、最大达10万立方米的“水帘洞”奇观,采用“泄压导流+精细化注浆+带水作业”组合拳,将汹涌暗河化为可控细流;通过“冰块制冷+接力通风+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将掌子面温度从最高45摄氏度降至28摄氏度左右,筑起了员工健康保障防线。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施工原则,最终成功攻克围岩复杂多变、高温作业、涌水涌泥等多项施工难题,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且隧道月进尺最高达到135米,确保了炳辉隧道快速高效施工并顺利贯通。 (李济良 侯俊 赵海涛 戴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