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云南米线似乎是西南地区人们早餐的首选。尝过芒市的“烂路早点”后,平日里胆小内敛的我,竟破天荒地胆大妄为了一回——擅自将这碗清汤饵丝封为中国米线界的翘楚。
常言“南粉北面”,重庆小面能否成为面条界的巅峰,实难定论,毕竟北方面食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各有风味。而我尚未尝遍北方广袤地区的面条,所以不敢妄下断语。然而谈及南方之粉,从潮汕的粿条、乐昌的扣肉粉、广西的螺蛳粉,一路品尝至三湘大地、多彩贵州,直至巴蜀,包括老家的顺庆羊肉粉、成都的酸辣粉,最终还是被这座云南边陲小城的一碗米粉所折服。
“真味藏于民间”,若自认为是个真正的吃货,必然懂得这是美食界的真理。故而寻味之旅,适宜走街串巷。那些朱门大宅、门庭巍峨、华灯璀璨的酒楼、食府、会所里的所谓官府菜、宫廷宴,吃的是排场,注重的是形式。形式所体现的,并非对味道的敬重,而是对人的地位和身份的尊崇。反观重庆的板凳面、摊摊面、莽子面,简陋的门店,沿街摆放几条板凳、塑料凳,却撑起了一方名吃的天地。“烂路早点”亦是如此,在河东路上的一间民居店铺,摆上几张或方或长或圆的矮脚桌子,便每日迎来络绎不绝的新老食客。
“烂路早点”原名“拦路早点”。一说芒市地处茶马古道要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马铃声声。那些马帮汉子常常趁着霜晨月斜便要启程赶路,而在古道之上,便有人挑着担子拦路售卖早点。于是,起源于拦路的早点,便成为了当地的名吃。又因马帮所行之路多为山道,泥泞难行,需要体力和耐力,所以店家将“拦路早点”改为“烂路早点”,意在告知靠体力谋生的汉子们,走烂路就得吃饱吃好这早上的一碗米粉。亦有朋友解释说二三十年前“烂路早点”经营门点所处的芒市河东路因为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故而大家就称之为“烂路早点”,老板顺势而为就打起这个招牌。无论如何,这“烂路早点”终是多少年过去了还端端地在这里竖着明晃晃的招牌,吸引着排长长队伍的食客。
“当兵的枪,厨子的汤。”站在长长的食客队伍中,远远便能闻到那股浓郁的牛肉汤香。于我而言,这香气格外熟悉,等来到厨窗口,才看到几口大锅里,大块的牛肉、棒子骨在沸腾翻滚。这莫非是洛阳牛肉汤的做法?芒市位于高黎贡山的一个坝子,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草木繁茂,牛羊肥壮且多以草料为食,肉质紧实有嚼劲,且肉中蕴含着草木的香甜。与洛阳牛肉汤不同的是,虽汤味浓郁,但汤色却清澈。
窗口的案上,用篾箩盛着的米粉,白如凝脂,可见所用大米营养丰富、膏脂饱满。在云南,米线实则分为饵丝和米粉两种。饵丝由糯米制成,米粉则由籼米压制而成,口感自然有所差异。而米粉从细如发丝到宽如食指,分为米线、米粉、韭叶、宽粉等不同规格,食客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作为浇头的牛肉有清汤、红汤之分,或是加冒或是素汤,可丰可俭。那在油汤中烫过的米粉,软糯Q弹,看似清清淡淡的汤面上,飘着一层厚厚的油花——这油花既能保证口感,又能保持汤的温度。而“烂路早点”真正的灵魂,还在于那长长的一排自选佐料。
彩云之南,四季如春,堪称植物的宝库。内地常见的葱、姜、蒜、辣椒、花椒在这里十分常见,就连茴香、芹菜、韭菜、薄荷等更是常年不断。瞧,那长长的一排全是调料,口味随心,极大地满足了食客们口腹之欲。当地真正的美食行家,不会像吃重庆小面那样“半江瑟瑟半江红”般麻辣过瘾。半颗柠檬,几粒青葱,少许细细的芹菜,不过于我而言,一大把薄荷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出了云南便难得一见的调味是木姜子根,褐色,粗如手臂,味辛。当地的美食行家操刀挥洒,粉末纷纷扬扬,外地新手看得目瞪口呆,在惊诧疑惑中也依样画葫芦刮上少许。高端的食材只需简单烹饪。这一大碗调料只需用碗里的油汤一冒,便已有七八分熟。佐料的香气有清有辛,有酸有咸,与牛肉的浓郁味道奇妙融合,成就了一个“鲜”字!
吃“烂路早点”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更喝不得牛肉汤。端起碗来,先吹吹浮在碗上的调料,露出清汤,再小心翼翼地咂上一口肉汤。顿时,一股热流顺着口腔、直下喉咙,滑入食道,直达胃里。毫不夸张地说,你都能感受到那汤的热气在身体里流淌的每个细节。
于是,沉睡一晚的胃得到了刺激,苏醒过来。胃壁一蠕动,便冒出一股气,那股刚刚抵达五脏六腑的香气又顺着原路回到嘴里,找到鼻腔这个出口,仿佛要逃逸出去。若你有经验,一定要闭上嘴、屏住呼吸,那股香味便直灌囟门,打开百会。这样,你的身体便在这股气的冲撞下,彻底苏醒。于是,便撸起袖子,开始大快朵颐吧!即便南方人温婉秀气,吃相文雅,但一块牛肉、两三口汤、几筷子米粉下肚后,细密的细汗便从毛发间晶莹地渗出。顾不得那么多,抬起袖子在额头一抹,又继续狼吞虎咽起来。直到喝完最后一滴汤,才放下筷子,再打一个饱嗝,嗨——这便是人间烟火带给我们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