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铁七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始终牢记责任担当,致力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助力民众就业等工作,在推进非洲现代化进程中全力以赴。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自2001年起,中铁七局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在刚果(金)、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承揽近300个项目,累计完成沥青道路超6430公里、113座桥梁共11470延米、14个矿业采剥项目且采剥超2亿立方米,常年为当地提供13000余个就业岗位。
“有成果就有成就感”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被称为“热带大陆”。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众多游客,但炎热天气、复杂地貌、蚊虫肆虐和野兽出没却给建设者带来诸多困扰。
“2004年我刚来非洲时,除了语言不通、物资匮乏,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疟疾。”中铁七局海外公司刚果(金)地区党支部书记王彦强回忆道,“那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太难受了,发作起来折磨人。不过现在医疗条件改善了,以前平均一年发病三次,现在一年一次,大家好像也有点‘免疫’了。而且没水没电没手机信号住集装箱的日子也过去了。”他指着刚果(金)地区经理部营地那装修别致的办公大楼,满脸自豪。营地里小径、竹林、绿地相得益彰。
2008年4月至10月,中铁七局修建了刚果(金)卢本巴西-卡松布兰萨公路。这条公路是刚果(金)南部省份与赞比亚连接的唯一交通要道和经济命脉。“初来乍到真的是摸爬滚打,以前90公里的路要跑一天,路修好交付后,速度和质量震惊了当地人,也打响了中铁七局的海外名声。毫不夸张地说,刚果(金)东南部矿业大省上加丹加省和卢拉巴省80%的路都是中铁七局修建的。”
2016年,中铁七局参与建设刚果(金)第一座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技术建造的大型现代化智能水电站——布桑加水电站。这一项目成功开启了中铁七局在该地区的房建和电力项目市场。“这是咱们中国中铁自主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无论如何都要建好。”刚果(金)地区经理袁辕说,“以前只修路架桥,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布桑加水电站建设时,尽管海拔低、闷热,部分路段穿越原始森林,蛇鼠较多,但最终还是按期建成投产。
当时负责布桑加水电站测量工作的卢本巴希道路项目总工李雷回忆,在原始森林无人区测量时,每天翻山越岭,头缠蚊帐布、脚穿雨靴防蛇虫,还要提防野兽攻击,测量任务结束时瘦了20多斤。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做,那么苦累的活都能完成,以后遇到难题都不算事儿了。”自此,中铁七局在刚果(金)从单一道路施工发展到涉足房建和矿建项目。
“走在自己修的路上,特别自豪!”“听到当地人说七局路修得好,开心极了。”“大家齐心协力干一件事很有成就感。”据不完全统计,中铁七局长期在海外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有近300人。
“了不起的CREC-7”
在刚果(金),CREC-7(中国中铁七局)几乎家喻户晓。
“在卢本巴希通往周边市区的路上,挂CREC-7牌照的车辆在各收费站能畅通无阻,免收通行费。”Katonto碎石场负责人马玉忠说。前段时间碎石机故障,因当地买不到配件,碎石场停工两天。隔壁碎石场老板主动送来工字钢,说:“我免费送给你们,赶紧修好机器,你们CREC-7很了不起,是来造福我们的。”马玉忠为此深受感动。
2006年12月,中铁七局承建坦桑尼亚达市3.95公里市政项目,当时27岁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党支部书记王光辉担任项目经理,团队成员年轻且缺乏设备,又是首次修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路,挪威监理木萨对施工能力深表怀疑:“这是重点项目,你带一群新手来糊弄我?”2023年,王光辉出差路过坦桑尼亚,邀请木萨重走这条路,木萨竖起大拇指说:“真为你们自豪,十多年过去了,其他路多次翻修,而这条路的原石还完好,你们修的路质量真过硬。”中铁七局承建的谦比大桥获赞比亚总统称赞,塞拉利昂公路项目得到该国前总统好评,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受多方肯定。
自2001年以来,中铁七局承建了诸多项目,如非洲唯一超百公里且穿越沙漠与火山岩地带的负海拔公路——埃塞俄比亚118公里道路、坦桑尼亚首座多塔斜拉桥——坦桑蓝跨海大桥、纳米比亚最高等级道路——纳米比亚机场高速公路、博茨瓦纳首座立交桥——Thapama立交桥(博茨瓦纳A1项目)、西非首个高质量高标准且设施先进的外交人员专业培训学院——援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乌干达首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市政工程——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道路和交叉口升级项目(一期)5.8公里等。截至目前,中铁七局海外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9项、境外鲁班奖2项,在2023年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00强中排名第47位。
“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干项目跟过日子一样。”刚果(金)卢拉巴道路项目驻地的彩钢房是2007年从莫桑比克项目搬运过来的,此类情况屡见不鲜。中铁七局海外项目建设秉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每个项目都将厉行节约做到极致。
“设备如妥善维护就能延长使用年限。”“设备专家”陈永和说。很多建设者亲切地称项目驻地为“家”。乌干达地区党支部书记卞鹏说:“在这里,大家是一家人、一个团队,把工作当成自家事,齐心协力没有干不成的事。”
中铁七局海外项目按国别进行大项目统一管理,各小项目根据体量安排管理人员,项目操作层员工属地化率超93%。中铁七局的“家”文化在非洲深深扎根。
埃塞俄比亚法院房建项目负责人张立峰说:“大家是一起干活的兄弟,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想吃什么跟厨师说。”刚果(金)矿建联合体安全总监肖斌2013年来到非洲,看到营地里绿树成荫,还有从国内运来的健身休闲器材,嘴角上扬:“企业没亏待我们,很知足。”
近年来,中铁七局通过建立海外一线员工关爱档案信息、设立服务电话和网络平台、开展多种慰问活动等,积极解决海外员工及其家属的各类问题,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刚果(金)地区经理部驻地医生郭俊海在海外待了17年,他说:“这里的‘家’文化很实在,从吃住行到家庭琐事,公司都会帮忙解决。”埃塞俄比亚属地员工Nani在埃塞56公里项目工作8年,她说:“我们项目是个大家庭,当地政府和公路局评价很高,我很自豪能成为中铁七局一员。”
“是责任更是担当”
“在这里,我们不只是修路架桥,更要树立中国勇于担当责任的国家形象。”刚果(金)地区90后财务总监王颜颂道出大家的心声。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9月17日,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移动实验室需从隆基国际机场尽快运往中塞友好医院。中铁七局塞拉利昂地区经理部接到通知后迅速安排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获得塞拉利昂前总统科罗马高度称赞:“重信守诺,言出必行!”
2017年8月14日凌晨,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数百人被埋。塞拉利昂地区的中铁七局员工第一时间成立救援小组参与救援。现场当地救援人员和民众纷纷对中铁七局员工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good!”此事被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全球一千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
2021年疫情期间,中铁七局抽调众多志愿者,积极协助中国驻埃塞俄比亚、赞比亚、乌干达等国使馆开展“春苗行动”。
近年来,中铁七局在非洲投资或参建200多个铁路、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医疗卫生、抢险救灾、道路修整、安全宣讲等志愿服务近200次,共收到商务部、驻外使馆、当地政府及居民感谢信46封。 陈文菊 陈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