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当好施工现场安全“守门员”——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铁七局兰合铁路项目部安质部部长姜春平
文章字数:1,760
  今年七一前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两优一先”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铁七局兰合铁路项目部安质部部长姜春平被表彰为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
  参加工作13年,他先后参建巴达铁路、明哈高速、玉楚高速、双洮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在玉楚高速旧寨隧道右洞出口跟夜班作业时,发现隧道掌子面出现漏水掉块现象,判断掌子面存在垮塌的可能,迅速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撤离,成功挽回了16名作业人员宝贵生命和价值300余万的各类机械设备。
  多年来,姜春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升级,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论文,完成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节约项目成本1000余万元。他注重“传帮带”,带出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徒弟,创建了姜春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集体荣誉2项。他参建的双洮高速公路项目获得鲁班奖,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中铁劳动模范、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称号。
  走上工地,厘定人生目标
  大学毕业后,姜春平进入中铁七局三公司工作。在四川巴达铁路施工现场,姜春平很快就可以独立完成多项工作,成为公司当年仅有的两名中铁七局优秀见习生之一,提前半年定职并被破格提升为技术部长。在项目同时担任项目技术部长、测量主管、工经部部长、瓦斯检测员,作为“多面手”的他得到项目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如果说踏实肯干是姜春平在巴达铁路的成功之道,那到了三公司路面分公司,钻研和创新才是他真正的“必杀技”。在新疆明哈高速,由于昼夜温差大,经常前一天做好的路面,第二天就在接茬处隆起10多公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姜春平白天带领兄弟在100多度的沥青砼料的炙烤下频繁测量,晚上在试验室反复试验,并在网上翻阅大量资料,最终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案:在摊铺前先用切割机将接茬处切齐,并每隔200米再做一道横向切缝后灌入沥青。这样操作完美地解决了难题,此法也成为三公司路面分公司之后在高温差地区施工的标准操作。为了控制水稳层和沥青层的摊铺厚度,姜春平设计并制作了专用钢筋厚度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为项目节省了400余万元的费用,该工具也成了三公司路面分公司的“传家宝”。姜春平还擅长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做法。在新项目,他提出了全新方案,改变常规做法,把沥青拌和站的料仓布置在地面以下,这样一来装载机上料可轻松完成,此项小改革也让项目减少近百万的成本。
  “工地也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转行。就像小时候读书苦,我从来没有想过辍学”。姜春平说,正是这份工作,他才能用双手为家人创造幸福,这就是他坚定信念跋涉“筑路人生”的力量源泉。
  投身事业,专注成就价值
  “打隧道,最怕的是地质复杂。旧寨隧道这个区域自稳性差,恰好又处于富水带,洞身遇到水就容易软化、泥化,洞内涌水就很容易引起围岩崩塌……”平时不善言谈的姜春平,一谈起施工就变得滔滔不绝。“施工现场想管好,就一个‘细’字。没别的!”为了方便随时进隧道,他主动把宿舍搬到隧道口的工区,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他每时每刻都在看图纸、查资料、记笔记,经过不断地积累,现场有几根柱子、几道弯,工程的重点、难点在哪里,都清晰地印到了他的脑子里,让他成了工地的“活图纸”。每天最少两次的现场巡查,在现场不厌其烦地讲解注意事项、技术标准,姜春平将梳理的技术细节编制成《隧道施工现场卡控要点》发到每个人手上。他的手机上装着监控量测APP,一旦技术指标有波动,必须立刻到现场查看后才放心。十多年来,姜春平记录的各类技术、管理、心得的笔记本就有整整二十多本。正是这些丰富经验的积累,才让姜春平有了随时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他撰写的《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探讨》《瓦斯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措施》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可以说他已经成了隧道施工的专家。也正是对施工安全技术的深刻掌握、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和精准研判加上极端负责的态度,才能让他在关键时刻化身“超级英雄”。“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儿,现在被这么关注,有点不习惯。”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姜春平曾这样说。
  姜春平是中国中铁众多一线员工的典型代表,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构筑了企业“安全第一”的理念,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使企业“大家”和员工“小家”的圆满幸福有了坚实保障。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