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9日
从孤独中突围——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 刘家邦 中铁五局二公司
文章字数:1,076
  近一月来,我全然沉醉于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之中。小说于2009年出版,并于当年获得第七届人民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奖,于2011年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感叹“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书中那看似质朴无华却蕴含深邃哲理的“一句顶一万句”,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开启了通往我内心幽深处的那扇门。
  小说里的主人公杨百顺,其一生都在苦苦寻觅着“一句顶一万句”。他满心渴望能够道出那么一句足以触人心弦、真切表达内心所思所想之语,然而却终不可得。于他而言,市井之中的那些蜚短流长,还有虚情假意的客套言辞,统统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唯有能够直击灵魂、令人瞬间恍然大悟的话语,方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一句顶一万句”。
  杨百顺的这份执着,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身。我们每个人,都极度渴望被他人理解、被认同,都期盼能觅得可以真实展露自我、能与他人引发强烈共鸣的语言。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却时常被生活的繁杂琐事所吞噬,被形形色色的标签与规则所禁锢,以至于难以寻获抒发真我的契机。
  犹记得曾置身于某个社交场合,想要表达对朋友的由衷赞赏,却因惧怕热情过度,而选择了敷衍了事的客套话。当时的那种无力感,仿佛自己被困于笼中,有口却难以发声。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杨百顺的身影,他同样在自己人生的迷宫里苦苦追寻却一无所获。
  这种无力之感,也屡屡出现在我与妈妈的交流当中。我们习惯了用“还好”“没事”“都一样”来搪塞彼此,鲜少真正敞开胸怀,袒露内心的真情实感。我常常思忖,如果我们能够摒弃那些虚与委蛇的客套,以诚挚的语言来展现自己,用纯粹的情感去体悟对方,或许便能打破这沉默的藩篱,觅得心灵的相通之处。
  然而,此事谈何容易。在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欠缺真诚的沟通,更多的是凭借标签和符号来定义自己与他人。我们惯于用“废话”维系表面和睦,而抛却内心真实念头。正如小说所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扮演他人期许的角色,忘却真实自我。
  我们为了融入群体,为了获取认可,为了维护那表面的和谐,无奈放弃了表达真实自我的机遇。可是,我们当真需要那“一句顶一万句”吗?小说的末尾,杨百顺最终决定回归家乡,重归平凡的生活,不再执拗于寻觅“一句顶一万句”。杨百顺的顿悟,也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之旅。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如杨百顺一般,放下不切实际的追求,回归生活的本真,用心体悟生命的真谛。也许,我们无法彻底驱散内心深处的孤独,但我们能够凭借真诚和勇气,打破心与心之间无形的屏障,体悟生命中令人动容的时刻,感受生活中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真实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