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1日
“碾转”麦香
□ 陈会杰 中铁大桥局一公司
文章字数:1,140
  “吃碾转了,新鲜的碾转。”傍晚的路边,听到有人在叫卖。“碾转”是河南特有的一种时令“尝鲜”食品。立夏过后,小麦逐渐吸浆饱满、但还没有完全黄熟的时候,割回麦穗,去壳、炒煮后,将麦仁倒入石磨,推动石磨一圈圈碾压,一根根青绿色、形似圆面条、透着缕缕麦香的“碾转”就会从石磨周边滚落。这在我老家被称为“推碾转”,其名称是因为这个加工过程而来的。推出的“碾转”可以蒸熟浇上蒜汁,点些香油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蔬菜炒在一起,新推出的“碾转”吃起来麦香浓郁、回味悠长。
  在我的印象里,“碾转”要到五月中下旬才会有。因为过了“小满”节气,小麦才会灌浆饱满。老人常讲,“麦稍黄、碾转香”,而在此之前,小麦灌浆未满,是没有人舍得割下来去“推碾转”的,如果真有人去做了,村里的老人大概是会骂上两句的。现在的人们是理解不了当时农村人对粮食的执念的,因为做了“碾转”是会影响小麦的收成的。其实在粮食短缺的年代,“碾转”除了“尝鲜”之外,还可以用作救急食物。春荒时节,粮食接济不上,“碾转”就可以起到应急补充的作用。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吃了“碾转”,紧接着就是麦收。在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年代,麦收是河南农村最忙的季节,那时候小麦收割还主要靠人工。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在农村有个假期叫“麦假”,就是专为麦收而设的。因为学校的代课老师大都是民办教师,多是周边本地人,家里也有田地,农忙时便身兼二职。当时的农村孩子,农忙时也要作为半个劳力回去帮忙。因此,在我的记忆里,“碾转”的清香往往伴随着抢收麦子时的辛苦。
  俗话说“三秋不如一夏忙”,麦子要赶在晴天抢收,越是天热越要抢收。之所以要抢收,是因为麦子与其他农作物不一样,成片的麦田说成熟就全都熟透了,一旦遇到刮风或下雨,麦子便会倒伏,不仅收割起来麻烦,还会造成减产,而晴天也有利于麦子晒干。所以抢收麦子的时间在老家被称为“焦麦头天”,好像这时候的麦穗随时会焦脆掉落似的。有时白天收割不完,晚上还要挑灯抢收。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大人在前面忙着挥镰收割,孩子们跟在后面捆麦秸、捡麦穗,收割后的麦子拉到麦场,要用牲口拉着石磙碾压脱粒,最后是扬场、晒麦。抢收期间,为了节约时间,饭菜和茶水都要送到田间地头。收麦的过程极其辛苦,只要经历过,“粒粒皆辛苦”的体悟就会深深烙在你的记忆里。最后看着麦秸垛像小山一样一个个堆起来、麦粒一袋袋装起来时,丰收的喜悦便会涌上心头。
  循着叫卖声,我喊住摊主,给女儿和自己各买了一份“碾转”。拿到手后,我并没有着急品尝,而是看着女儿先吃。女儿吃了一口后,我不禁争切地问道:“怎么样?”望着我期待的眼神,女儿回答:“还不错,麦香味挺足。”其实,女儿不知道我对“碾转”的感情,我只是告诉她:“如果有时间,明年我们回老家自己‘推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