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5日
勇当生态环境“第二曲线”主力军
□ 沈鹏飞
文章字数:3,451

  泰城(泰安市)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产业的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平台,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简称“中国铁工投资”)诞生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中国中铁加速推进战略转型之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公司以“水”为师、奔涌向前,勇当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产业的“绿色先锋”,以“建设美丽中国 服务美好生活”为己任,聚焦于水务环保、生态环境、绿色资源、绿色城乡等领域,在全国30余个省区市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了300余项民生项目,铺展了一幅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绿美神州的生态画卷。
  在西安:减污降碳,污泥变废为宝
  “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转移;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补齐缺口,要求有条件的城市,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规划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随着西安城市化日益成熟,污泥处理量与日俱增,解决西安“污泥围城”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中国铁工投资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处理效率、运营成本、资源化利用水平等方面因素,深入研究行业现有主流工艺,花费近一年时间消化整合,最终开创了国际领先的“两段式干化+热解气化”工艺,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能力最大化,在实现污泥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同时,能耗比同类工艺降低50%以上,与市政污泥处置行业平均碳排放水平相比,项目运营阶段年碳减排量可达44万吨,让污泥变废为宝。
  在该项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中国铁工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一体化专业能力,投资6亿元,打造了国内首个市政污泥热解气化处理项目——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污泥处置项目,每日处理污泥600吨,年污泥处置能力约20万吨,主要服务西安主城区及周边23座污水处理厂,可消化西安市25%左右市政污泥,打通了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正式运营8个月以来,该项目已处理污泥超过6万吨,自点火以来累计处理污泥超过8万吨,西安“污泥围城”的难题迎刃而解。此外,秉承“效能最大化”理念,创新使用残渣制砖,使污泥变废为宝,开创“无废城市”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模式,将西咸新区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宜业的新样板,共同铺展绿水青山的新画卷。
  在石家庄:生态修复,母亲河重焕新颜
  滹沱河是石家庄“母亲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承载河流。近几十年来,滹沱河常年断流、河畔植被稀少、盗采河沙不绝、土壤沙化严重,一度被称为“石门伤疤”,成为石家庄主要的风沙来源地。
  为了重现“母亲河”风貌,中国铁工投资从土壤基础数据分析、种植品种选配等各环节入手,通过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邀请高校和农科院专家等方式,对滹沱河土壤开展研究和改良试验。在百余次试验、四千多份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解决方案,通过对不同土质施加相应比例的腐殖土、有机肥和混合肥,利用旋耕机深翻、搅拌,让肥料均匀分布,对土壤进行改良,形成生态循环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坚持以“生态+创新”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在河底防冲防渗、边坡防护、生态绿化、智能灌溉等领域不断创新,形成了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土壤改良、水生态修复等系列举措,修复水域208公顷、绿化河岸1076公顷、修建主要道路41公里,打造了“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让滹沱河成为石家庄最大的城市“绿肺”。
  在泰安:系统治理,泰山脚下步步皆景
  在泰山之麓泰安,满眼青翠、云海缭绕,游人络绎不绝,过去河道淤堵断流、河水发黑发臭的场景一去不返。在这里,中国铁工投资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的泰城(泰安市)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成为了秀美泰城、壮丽泰山,筑牢泰山区域生态保护屏障的生动案例。中国铁工投资系统地对3条河道进行了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了2个雨污分流项目,完成了1座水库扩容及配套供水和1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让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
  不论是从泰山俯瞰还是置身其中,如今的泰城移步皆是景、举目皆是春,俨然一幅山明水秀、水清河畅的生态画卷,芝田河“印月”景观,明堂河“汉明湾”“夹谷会盟”“明堂湖”“胜利湖”景观,梳洗河“灵溪湾”“运动天地”“润泽园”“聆水迎春”景观,王家院水库沿库风光带、大汶河拦河坝生态湿地风光带,让泰城更显生态魅力。
  在邯郸:水网构建,华北大地绿野千里
  在华北大地,绿野千里、青绿之间,魏县12座经过优化治理的坑塘水清岸秀,宛如明珠洒落,分布在魏县东南片区的六个乡镇之间,一幅乡韵悠悠、美丽和谐的村庄新画卷缓缓铺开。得益于中国铁工投资投资、建设、运营的魏县全域水网地表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曾经垃圾堆积、蝇蚊滋生、气味刺鼻的臭坑塘,变成了一道道怡人的乡村风景线。
  正在建设中的魏县全域水网项目是华北最大的全城水网地表水灌溉PPP项目、重点民生工程,估算总投资12.83亿元。在这里同时打造魏县水系、道路、绿带,实现集灌减供水、防涝防洪、生态旅游、交通畅达等多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制地下水超采、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水网框架,优化生态环境,助力魏县经济社会发展。
  在都江堰:污水处理,“三遗之城”宜居宜业
  在“三遗之城”都江堰,百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村镇污水站正在紧张有序向中国铁工投资移交。中国铁工投资在这座风景名胜的城市投资22.71亿元,建设和运营都江堰供排水提升PPP项目,让这座千年古堰之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名片更加闪亮。
  在项目实施中,以“灌城水色半城山”为布局特色,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的供排水理念,确定“水质改善为基础、生态建设为提升、产业升级为增值”的全域综合治理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供水提升、截污治污、管网修复、城乡统筹、智慧水务五大系统措施,建设供排一体、高效运维、智慧现代的城乡供排水网络体系。都江堰供排水提升PPP项目建成后,将全面解决都江堰城镇和重点农村区域的用水量需求,提高整个城市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对都江堰市地表水生态系统持续提供高品质补水。
  担起研发重任,做实科创引路
  2023年7月,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中铁专业研发中心优化整合工作安排部署,中国铁工投资牵头重组成立了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专业研发中心和工艺、材料与运营分中心,不仅实现了行业内优秀人才和资源的汇聚、成熟经验的共享、关键技术的突破,更拓宽了中国中铁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影响力,为中国中铁实现战略转型目标作出了应有贡献,同时也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富有成效的积极努力。
  作为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专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铁工投资专职“生态+”产业科创工作的博士,我与团队专注于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对城镇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污染场地综合治理和绿色建造等六个领域的主要任务,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系统规划、绿色建造及生态修复基础研究,深化生态环境工艺技术研究,研制和开发系列化生态环境智能装备、设备、智慧平台等,持续为“把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特大型综合产业集团”而孜孜求索、笃行不辍。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专业科研机构已取得200余项知识产权成果,包括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等,取得国内外科技奖项10余项,并于10余个国际学术会议及论坛发表演讲报告。
  与此同时,我们充分结合顶层设计、科技研发和模式创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解决方案,累计为80余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促成10余项重点工程落地实施,打造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生态环保项目,尤其在水和固废协同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一些方案和案例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关注和良好反响。


  (沈鹏飞,博士,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国铁工投资,任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专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德国洪堡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23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中国代表,第62届林道诺贝尔奖得主大会国际青年科学家代表,中国中铁“沈鹏飞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国际顶级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近20篇,获得德国总理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中铁“十大杰出青年”“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