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老公在斯里兰卡东部A15公路项目搞施工,我有幸趁探亲在那小住。在被斯里兰卡清澄明净、海天一色的景色惊艳和征服的同时,我也被她独特生动的文化习俗所吸引,至今想起仍不能忘怀。
论当地习俗,一曰吃饭用手抓。以前只知阿拉伯人、印度人吃饭用手抓,到了这才发现此地也如出一辙,且有一定之规:一定要用右手进食,哪怕是左撇子。同样的道理,与人握手时伸左手也是大不敬。手抓饭时要四指并拢忌大张如蟹钳,扒饭粒时从上而下,从四周到中间捏拢在一起,再拌点咖喱、菜蔬等和而咽之;吞咽时张嘴幅度仅容三指,口形宜紧不宜作血盆状,咀嚼声愈小愈好,忌吧嗒嘴如打竹板。真正看见人家以手抓饭的优雅从容,我由原先的同情转为钦佩,试想一下,不用筷子,多少青山翠木得以偷生呀。
二曰山林深处有人家。在斯里兰卡这个国家,若非祖传,想在大城市或小城镇有个栖身之所就很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因陋就简、依山而居,如蘑菇般散落在山林深处。从外面看不到人家,炊烟四起时,漫山遍野烟雾缭绕,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山林起火了。沼泽之畔公路两侧也有人居住,很多人家的大门离公路仅一两米远,着实令人为他们捏一把汗。山林为家在旱季浓荫蔽日时还好过些,但每逢雨季到处潮湿泥泞,自是苦不堪言,蚊、虫、蛇更是不请自来,常要与人同居一室,但看起来倒竟也相安无事。
三曰孔雀遍地走、乌龟到处爬。斯里兰卡是动物的天堂,有完善的法律和宗教信仰制约,以及传统观念的护佑,人们没有伤害动物的念头,动物也没有怕人的基因。在这里,人与野生动物常有惊喜刺激的邂逅:一只刺猬,一只穿山甲,一只大如鳄鱼的巨蜥,三三两两的野象,常大摇大摆从你身边慢悠悠经过。有几次跟在几只孔雀后面散步,近到一弯腰就能抓住它的尾巴,在珊瑚岛目睹了一只上百斤的大海龟从海里徐徐现身,在我手里优雅地取食水草,我竟摸到了它那百年沧桑的坚硬背壳,那情形简直如童话故事一般梦幻,仿佛《西游记》里修炼千年的龟精来到了我身边,妙不可言。
四曰公交无门挤不怕。别说亲身体验,单是看斯里兰卡人挤公交的骇人情形,就要吓出一脑门冷汗。除了少而又少的带空调大巴有门可关,普通的公交车包括火车的门都是不关的。车门上常“吊”着几个人,最靠外的两个人只有一只脚在车里,其他部位都悬空,每当汽车拐弯,人多的一边严重倾斜,似乎马上就要翻车,但奇怪的是鲜有交通事故,更奇怪的是挤车的人虽汗流浃背,接踵摩肩,却仍一脸平静安详,无半点浮躁抱怨与戾气,上下车亦井然有序,这气度着实令人佩服。
五曰婚前催肥养胖丫。不同于我国女同胞不管年纪大小都一股脑地喊着要减肥,斯里兰卡奉行女人“不肥不美”。尤其是准新娘,出嫁前几个月定要增肥,越肥就越证明娘家的经济实力强。斯里兰卡的婚礼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迎亲队伍由十七八岁的帅小伙组成,身着民族服装,腰系手鼓,边打边唱,热闹非凡;新娘子身着艳丽的丽萨服,丰腴有加,少女的苗条一去不复返。新娘以肥为美,虽是当地的民俗习惯,但我想想也应该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有利婚后生育吧,当全世界追捧骨感美人的时候,斯里兰卡姑娘仍以肥为美,还颇有大唐遗风。
六曰不会守时总拖拉。斯里兰卡人自己都承认他们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时间观”,两人相约,他说半个小时后到,那就至少还要等两个小时。如果你等得不耐烦了去催问“你到底到哪儿了?”他的回答一定是“on theway(在途中)”。如此三番五次之后,你才能见到他笑容满面地来了,嘴里说着“sorry”但绝无愧色,似乎等于“hello”,令你哭笑不得。因此与他们打交道,对他们从容不迫的作风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七曰喝酒无需下酒菜。在斯里兰卡,普通老百姓家的男人,喝酒是不用下酒菜的,当然,经济也是主要原因。我曾在海边看到五个大男人凑钱合买一支烟和几块钱一大瓶的散装椰子酒,从日落一直到月亮挂上天空,几个人就那样对着瓶口,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了白酒,又你一口我一口地轮流吸着同一支烟,再起身,围成圈,嘴里哼着小曲儿,缓慢扭起屁股跳着他们的民族舞,周而复始。看着他们安逸、享受、痛快,如入仙境的样子,让我羡慕也让我沉思。
探亲假转瞬即逝,对这个风景如画的南亚岛国,对这个饱经战火蹂躏苦难深重的民族,我心中充满了不舍,尽管斯里兰卡人民衣简食糙、住僻行难,然而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处世之泰然令人动容。在我以后的记忆里,将永远珍藏这幅画面:风轻云淡,骄阳浓荫下,一家人盘腿围坐在院中的沙地上共进午茶,恬然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