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与“死神”拼夺希望的战队——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侧记
文章字数:5,736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合影

  4月11日4时20分,云南临沧市双江县在建临双高速天生桥隧道出口左洞塌方,7人被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迅速调动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出动9车47人,携带大口径水平钻机等专业救援装备37台套,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援。至4月13日3时29分,经全力救援,事故被困7人全部获救。隧道救援昆明队再次彰显国家级隧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风采。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每一声警铃,都有它承担的使命;每一次出警,都有它承担的希望。中铁二局昆明应急救援队带着责任和担当,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立志为更多面临危机的生命送去新的希望。


  救出云南双江“4·11”隧道塌方事故被困人员

  利刃出鞘 快速成长显担当
  2021年11月4日上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中国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授予隧道救援昆明队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救援队负责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来之不易的荣誉,彰显隧道救援昆明队在云南、甘肃、湖南、广西、广东、贵州、河北、四川等地区和老挝琅勃拉邦参与隧道坍方、突泥涌水、瓦斯爆炸和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矿洞坍塌、特大交通事故等救援行动中“极端认真负责、甘于牺牲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开拓创新”优秀品质,绽放中铁二局新时代“开路先锋”绚丽之花。作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安全发展的守护者,救援队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保障辐射区域安全生产事故“动态清零”为目标,坚决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他们在历次救援行动中奋勇当先,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无畏精神,以实战推进队伍“五个建队”和“四化建设”,检验抢险处突能力,铸就了一支忠诚担当、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铁军。
  2010年,原铁道部根据总体部署,依托中铁二局在云南省昆明市成立隧道施工抢险救援队。2011年,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的关心下,中国中铁、中铁二局完成“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获批成立“中国中铁二局昆明应急救援队”,纳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体系,成为国内首支国家级隧道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018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规范救援队伍名称的要求,救援队更名为“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简称“隧道救援昆明队”。隧道救援昆明队立足属地、面向片区、辐射全国,以建设隧道坍塌和地震救援能力为队伍基本职能定位,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事故、隧道突泥涌水、建筑物垮塌等安全生产事故和山体滑坡、城市防洪排涝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通过政治建队、装备升级、科研攻关、合作交流等方式推动救援队现代化建设,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工程,与国家重点工程老中铁路安全相伴、为世纪工程高原铁路保驾护航,延伸应急救援服务,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4年云南鲁甸“8·03”地震救灾中,成功救出88岁老人熊正芬

  应急有备 强根固魂上战场
  理论武装,以练为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队伍建设方面,公司注重救援队伍攻坚克难精神内核培养,着重加强救援队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内化为救援队的初心和使命,外化为救援人员的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将救援队打造成强大的、打不垮、推不倒,能打硬仗、打胜仗,具备坚忍不拔意志和“越是困难越向前”大无畏精神,能克服艰难困苦的强有力国家隧道救援专业队,从思想上、行动上带头走好国家隧道应急救援“第一方阵”步伐。公司救援队赓续“开路先锋”红色情怀,充分发挥铁军精神,全体队员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勇气和魄力奉献祖国伟大事业,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放弃过对搜救生命的希望,没有放弃过对搜救生命的努力,在任何困难面前更没有低过头。地震、山体滑坡、隧道坍塌、铲雪除冰等大灾小难都有一抹橙色在闪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刚组建时的隧道救援昆明队只有13人,除了几台汽车,没有真正意义的救援设备。从单一凭铁路隧道施工坍塌经验救援到实现隧道坍方专业救援,这支队伍只用了短短的2年多时间。国铁集团、国家财政部、中国中铁、中铁二局先后投入约1.2亿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和装备采购;中铁二局为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保障隧道救援昆明队稳定发展,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500万元。公司对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救援装备,督促并支持救援队配置了钻孔救援、通信指挥、救援车辆、吊装运输、侦检量测、破拆支护、防洪排涝、个体防护装备等应急救援装备。响应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提出的建设国家综合性常备专业骨干救援力量、打造“一专多能”型救援队伍的要求,在强化装备配备的同时,公司还注重救援队伍人才、科研实力双提升,保障队伍生机和传承。在科研攻关方面,公司每年或定期组织救援队申报科研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完成了隧道坍方应急救援体系及救援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应急救援信息化平台研发,完善了救援队“大脑”。先进的装备让优秀的队伍一展抱负,协同的队伍使得救援装备发挥最大的效能,人机协同让救援队无往不利,攻坚克难,实现安全、科学、精准救援。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隧道救援昆明队已实现华丽转身,形成了较强科技研发能力,自主研发新型适用装备。牵头编写的《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是铁路隧道施工突发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牵头编写的《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作为行业规范在全国隧道应急救援队伍中推广应用;自主开展的“隧道坍方应急救援体系及救援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形成隧道坍塌救援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水平快速钻机打通生命通道输送救生物资、大口径水平钻机打通救援通道、卫星指挥车和应急平台终端进行远程指挥和现场监控的综合快速救援能力。扎实的专业救援基础为队伍“一专多能”转型发展积蓄了力量。


  2014年云南富宁“7·14”隧道坍方事故救援现场

  风雨兼程 废墟之中寻光亮
  出生入死,只为守护万家灯火。隧道救援昆明队成立以来,先后在云南、甘肃、湖南、陕西等省份开展隧道坍方、突泥涌水、瓦斯爆炸和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矿洞坍塌、特大交通事故等救援行动,累计成功营救被困人员138人,累计医疗救助、转移遇难者和受灾群众200余人。
  “打通狭窄的生命通道,听到里面工友们传来呼救声,对我们而言,那就是天籁。”2014年7月14日,云桂铁路富宁隧道坍塌救援,6天6夜在瓢泼大雨中坚守,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法成功营救出14名被困人员。2014年8月10日19时50分,贵州江瓮高速公路两天窝隧道发生坍方,13名作业人员被困。12日12时20分昆明队接警,共派出队员37人,车辆6台,装备28台(套)赶赴贵州石阡参加救援。抵达现场后,隧道救援昆明队参与了小导坑救援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被困人员现场音视频监控工作。昆明队救援人员冒着坍体内近50度的强烈高温和随时可能虚脱的危险,于16日14时15分打通26.6米的小导坑救援通道,经过86小时全力救援,成功救出隧道内的13名被困人员。
  2017年9月14日10时22分,玉(溪)磨(憨)铁路曼么隧道1号隧道发生坍塌事故,导致洞内9名施工人员被困。14日10时20分隧道救援昆明队接到抢险救援指令,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47名指战员、FS-120CZ型620毫米大口径水平钻机、180水平钻机、工具车、生命探测仪、地质雷达等救援装备13台(套)参与救援工作。昆明队到达现场后,在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会同中铁二院及救援专家一起制定了地表处理和洞内救援协同开展的救援方案。9月15日凌晨4时,昆明队进行洞内加固,并完成洞内支护和钻机工作面清理;当日8时,采用180水平钻机开始生命通道施工;11时30分,生命通道打通,同时通过生命通道建立了和被困人员联系的音视频系统,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原云南省副省长董华与被困人员通话,确认无人员伤亡,稳定被困人员情绪;9月16日凌晨4时,昆明队开始利用FS-120CZ型大口径水平钻机进行营救主通道钻孔,10时35分24米主通道打通。经过51个小时在泥泞中奋战,昆明队于9月16日12时55分,采用大口径水平钻机救援法成功营救9名被困人员。本次救援因方法科学、安全高效,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视为“教科书式典型的科学救援案例”。
  2021年8月23日6时30分,云南省红河县在建元绿高速公路哈达东1号隧道出口发生坍方,造成右洞洞内5名作业人员被困,通过联系确认,5名作业人员生命体征正常。9时56分,隧道救援昆明队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出警通知,立即出动昆明基地和赴川藏铁路应急演练指战员48人,携大口径水平钻机等救援装备39台套分别从昆明、香格里拉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昆明队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洞内、洞顶现场踏勘,会同救援指挥部制定了3个方向5种救援方法并行的综合救援方案。期间,昆明队克服因道路受阻大口径水平钻机进场困难、旋挖钻机进展速度缓慢、小导坑掘进遭遇大断面高强度混凝土等困难,与建设单位、地方交通等单位密切配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优先采用以竖井救援法为主、小导坑救援法为保障的综合救援方案。25日16时36分,旋挖钻机就位开始钻进作业。26日8时58分,昆明队3名队员先后进入37.5米深的竖井通道,通过电镐破除隧道拱顶初支混凝土,下井队员克服空间狭小、闷热、光线不足等困难,经过1小时42分的紧张作业,破除0.8米厚的钻孔沉渣和初支混凝土,形成0.7米×0.6米的救援通道。26日12时53分,历经77小时紧张救援,昆明队以生命赴使命,成功营救5名被困人员,队伍开展竖井救援首战告捷,48名指战员及装备根据现场指挥部安排有序撤离现场。此次救援检验了队伍演练转实战和科学救援能力,得到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的高度肯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发文表扬。
  陷阵冲锋 用大爱守护众生
  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时,队员肖敏刚回家,休假才3天,得到救援指令后,他立即告别亲人朋友赶回昆明。因为他明白,地震“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的宝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到达昆明时,距食堂开饭不到10分钟时间,他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便立即与增援队伍马不停蹄赶往鲁甸,由于地震导致通往震中的道路严重被毁,车辆到达鲁甸县城便无法继续前行,此时鲁甸已是深夜。为了早点到达灾区与救援队大部队并肩战斗,心急如焚的他果断弃车,肩挎背包,手提装备徒步前往震中,漆黑的夜晚,加上震后道路崎岖不平,偶尔余震来临会造成滚石乱飞,给夜行中本来就危险的救援旅途增加了更大的风险,当夜凌晨2:40分,他到达了鲁甸震中龙头山立即参与到救援的行动中。在八宝村,他带队深入危房中为受灾群众陈老汉挖出现金2.85万元;在萝卜店村,他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再次坍塌危险,剪破水泥顶板,成功救出88岁高龄的熊正芬老大娘;在营盘村,他带队先后为受灾群众抢救财产出15万余元、牲畜7头,转移遇难者遗体12具,他满手血泡,有的已经破开流着血水,疼痛不已。事后,他轻描淡写地说:“救人命嘛,本就该倾尽全力。”
  在隧道救援昆明队里,王维俊是最年长的“队员”,大家都称呼他“老王”。老王在队里担任工程部长,救援时负责队伍集结和领导命令传达,同时兼顾收集相关救援信息。平日里,老王就像一位“唠叨”的老父亲负责救援队的日常事务,这些事务小到队员的生活起居,大到救援队装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他像一位细心的管家,心中装着每一个队员;他也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梦里牵挂着昆明队这个“大家庭”。
  在云南鲁甸地震救灾中,隧道救援昆明队奉命赶赴震中地区龙头山镇参与救灾,在距离震中20公里的小寨乡,因交通拥堵只得肩扛救援装备徒步进入灾区。行军途中,因为肩扛沉重的装备加之年龄偏大,老王跟不上其他队员的行军速度,所以只能在前方队员休息时才能赶上队伍,就这样他基本没有休息地走完全部路程。在灾区,救援队翻过的每一座山头都有他的足迹,救援队搜救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他的身影。在抗震救灾返回的路上,才知道其实老王身体不是很好,他是在与病痛抗争的同时为救援队贡献出他最大的力量。
  老王是一位细心的丈夫,在救援队赶赴石阡救援的路上,他一边通过电话向事故方了解情况,一边给领导汇报救援准备工作,在忙碌中老王还不忘给家里的老伴打电话,通话时间虽然简短,但内容都是提醒老伴早上不要忘记吃药,晚上睡前一定要关好门,夜晚散步时要多穿一些衣服,所有的都是满满的关心。去年12月下旬,老王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帅气的年轻人,原来是他家的儿子寒假从学校回来了,聚少离多的他们一起去爬昆明队基地附近的西山,开心地聊天。每次老王和儿子走在一起的时候都会露出幸福的微笑。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这可能也是他最高兴、最骄傲的一件事。


  隧道救援昆明队应急演练

  安全高效 交出优秀成绩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隧道救援昆明队贯彻“安全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理念,坚持安全、科学、高效救援,在历次救援中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保证了战友的安全,从未发生过任何次生灾害。历次救援行动中,救援队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最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被授予“火车头”奖杯及“火车头”奖章,救援行动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隧道救援昆明队事迹好评如潮,多次收到各级地方政府、铁路公司、兄弟单位、国外使(领)馆发来的嘉奖电、感谢信(函)。其中,先后收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云南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表扬信10余次,为中铁二局争取各铁路局信用评价加分3次,累计加分3.6分,在历次救援行动中彰显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央企担当。
  一次次争当先锋,一次次勇敢逆行,都体现了救援队在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开路先锋精神,在困难面前矢志拼搏奋斗、顽强抗争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传承和精神,支撑隧道救援昆明队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十年风雨路,隧道救援昆明队披荆斩棘,勇立潮头,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心向党,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责任担当,心系人民幸福,立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凡人之躯铸就安全生产钢铁长城,用成绩和荣誉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李杨
  图片由中铁二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