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2日
“线上爸爸”筑梦中老铁路
文章字数:2,581
   编者按 5月30日,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第一时间发出号召,要求全公司向刚刚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的“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中铁五局贵州公司中老铁路项目总工程师陈发亚同志学习,希望有更多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为中国中铁增光添彩。现将陈发亚同志的感人事迹予以刊发。
  “湄公河畔,班鼓隆山下,你与爱人并肩战斗,通一条隧道,树一座丰碑,中国技术落地生花;5年舍家为国,娃娃喊你‘线上爸爸’。其实,你心里那个柔软的角落,始终装着祖国,装着家。”这是5月30日,对荣获“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中铁五局员工陈发亚的颁奖词。
  视频会上,播放了陈发亚的事迹短视频,并现场连线采访了陈发亚和他的妻子杨应顺。学习强国、中国交通、《中国交通报》、新华社客户端、《工人日报》、中工网等多个平台直播。
  (一)
  来到中国中铁这个大家庭,是陈发亚和企业的缘分。“作为来自云南曲靖大山里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我最初梦想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工作一边尽孝。”他曾经这样讲道。2013年7月,陈发亚和同在西南交通大学就读的女朋友面临着毕业后异地恋的艰难抉择。这时候,是中铁五局同时接纳并将他们一起分配到了贵州公司。于是,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俩双双成为中铁人。
  贵州织纳铁路全线第一长隧梁山隧道工地,是陈发亚的第一个项目。在这里,他见证了一个个“梁山好汉”攻坚克难、爱企爱岗的情怀,也在磨砺中很快成长起来。
  2015年8月隧道贯通之际,已是项目技术主管的陈发亚和爱人在同事们的见证下,在工地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然而短暂几天甜蜜婚假后,陈发亚就被调往远在河南的我国首条南北重载运煤大通道浩吉铁路项目,担负1座隧道和10座桥梁的现场技术管理。蜜月还没过完就进入异地分居生活,这并没有减缓陈发亚奋进的脚步。新上项目让他忙得顾不上依然留在织纳项目的妻子。
  2016年底,当得知公司要参建中老铁路时,陈发亚和妻子主动向领导申请,希望在这项被誉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报告得到批准。那时候,陈发亚女儿刚刚8个月大,本想着去老挝前回云南老家看看父母和孩子,再把婚纱照补拍了。但由于前期施工筹备紧张,夫妇俩直接赶赴老挝项目。
  老挝生产生活的困难,超乎想象。旱季烈日当空,犹如生活在桑拿房,还面临毒蛇和巨大蚊虫的袭扰;每到雨季,大雨滂沱无休止。建点工作千头万绪。刚到工地的第二天,陈发亚就带领测量队穿越2公里荆棘密布、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寻找线路桩点和各个开工点。为抢时间,他们用彩条布搭建简易帐篷,遮风避雨开展工作。第一个晚上,就打死了5条毒蛇。一名同事因没有穿筒靴睡觉被一条长达8厘米的蜈蚣咬伤。环境艰苦,困难重重,越能激发大家攻坚克难的干劲。他们起早摸黑,挥汗如雨,很快便道成形、驻地实验室“开业”、搅拌站投产,显示出中老铁路建设的“中国速度”。
  (二)
  刚到老挝项目,陈发亚想着自己有国内高铁项目的施工技术经验,干好海外项目应该不难。但实际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得多,特别是他负责技术管理的空琅村隧道,全长9020米、最大埋深达350米,是全线第二长隧,集断层、暗河、涌水、突泥、瓦斯、高温等不良地质于一身,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加快施工速度,陈发亚干脆搬到工班驻地。几块砖头加一块木板,搭建一张临时的桌子,白天用来办公,晚上用来睡觉。进洞施工后,掌子面时有坍塌和变形。在每一次发生较大险情时,陈发亚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直到排除险情为止,他整宿盯在施工现场,从隧道里出来常常是凌晨三四点。同时,他还总结形成了符合现场实际的微台阶开挖法,有效降低了掌子面坍塌和变形几率,确保了安全,提高了工效。在5号横通道进入正洞施工前,温度高达43摄氏度以上,他通过优化改进洞内通风方案,借鉴学习高地温隧道降温经验,采取引进制冰机、洒水降温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加快施工进度。最终,提前43天实现全隧贯通。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但项目建设也到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面对国内交通封锁管制,老挝入关情况不明朗,冒着各种风险,陈发亚带着怀孕的妻子和部分管理人员一道踏上返岗之路,艰难通过各道关卡和检查点,回到老挝项目并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
  (三)
  2021年12月3日,老中铁路全线胜利通车。站在线路旁,看到“澜沧号”绿色动车组从管段飞驰而过,陈发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远在云南的父母、重庆的妻子、四川的儿女逐一连通视频报喜。回望参建中老铁路1500多个日夜,多少鏖战攻坚,陈发亚记忆犹新。
  陈发亚忘不了2017年3月15日,那一天项目部终于有网络了,可以跟分别5个月的女儿视频了。看到视频里的女儿叫着爸爸、妈妈,陈发亚和爱人在开心中眼泪止不住地流。
  2020年8月,怀孕二胎的妻子临近预产期,陈发亚没有送她回国,是妻子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离开,一个人在云南隔离14天。最后生产时,也没能在她身边陪护。
  “儿子出生1岁多还没抱过,女儿5岁仅见过6次面,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到60天,总是叫我‘线上爸爸’。”每次在视频里看着儿子咿呀学语,女儿越来越懂事,父母逐渐苍老,自己能做的却太少,陈发亚内心涌上一丝酸楚,但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
  陈发亚同样不能忘记,2018年8月,父亲做心脏搭桥手术,岳母患癌做手术,因为工期紧、任务重,夫妻俩都没有回去。正是家人、亲人给予他们的许多宽慰和鼓励,才有了身在异国他乡奋战的无穷动力。
  对于妻子杨应顺,陈发亚是同学、是同事、是夫妻,他们俩伉俪情深,携手并进。空余时间会一起探讨如何提高隧道施工混凝土质量,如何创新工装、工艺和工法,讨论起劲的时候,还会拿出笔和纸开始设计制作CAD。他们相互学习,彼此鼓励,一起顺利考过了国家一级建造师。
  5年的海外奋斗,陈发亚切实感受到企业带给自己的温暖,正是中国中铁大平台,让他在磨炼中从技术主管、工程部长,成长为一名项目总工程师,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成长阶梯。近年来,陈发亚先后荣获中国中铁劳动模范,老中公司技术专家、管理精英,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他的妻子杨应顺也先后获评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小家也被评为中国中铁十大最美家庭。
  中老铁路,跨越山河,共享繁荣。不仅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期盼,也实现了陈发亚——一个来自云南曲靖大山里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在“一带一路”上勇当先锋、筑路强国的梦想。
  袁蓉生 樊仁杰 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