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巨大的鼓舞和前进的动力。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我家祖孙五代人,坚定不移跟党走,把青春献给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事业。
我的高祖张增福,青年时旅居俄国,受俄国革命的教育和影响,思想进步,追求光明,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处于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开饭馆为掩护,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站,传递党的情报,护送党的干部,壮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
曾祖父张树德,青年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使华北沦陷,曾祖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险遭日本鬼子和汉奸杀害。1947年秋,曾祖父作为民兵队长,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不幸身负重伤,双腿落下残疾,却没有跟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
曾祖父的二弟张树起,1939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42年掩护党的重要干部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仅有18岁。高祖和曾祖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了青春力量,也为我的家族留下了红色基因。
祖父张振泽195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的祖父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祖父经常对我们晚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己就不可能上大学。”1963年,祖父大学毕业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晋察冀革命老区河北省灵寿县当了一名中学教师。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祖父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他胸怀一腔热血,坚守一份责任,在贫困山区工作了将近10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了这里的第一代高中生、大学生。
我的父亲张世永,1984年19岁时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毕业参加工作,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铁路大秦线的建设,经历了我国电气化铁路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高速铁路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父亲听党话、跟党走,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青春华章,为党旗增光添彩。父亲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恩共产党、感恩改革开放。”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我是2013年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我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入职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先后在工程项目部、公司团委和党委工作部工作。2021年,我曾在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劳模管理处挂职锻炼,之后被选调到集团公司党委干部部工作。我看到了新时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看到了劳动模范勤于奋斗的时代风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一位戍边烈士曾写下的战斗宣言,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前行的史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