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笙歌毕,千门灯火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取得圆满结束,贵公司选派的运维保障团队站位大局、勇担重任,积极配合、不负重托奋战冬奥,为冬季两项赛事保障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3月13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中铁建工收到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运行团队感谢信中的内容。
此外,自2月下旬以来,中铁建工还先后收到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的感谢信,对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冬奥场馆运维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的187名运维保障人员坚守一线,圆满完成了张家口赛区冬奥会三场一村运维保障任务。
连夜除冰,“为冬奥会提供最好的场馆”
在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运维保障负责人孟旭东和同事们穿梭在“雪如意”看台区以及进出通道,进行常规巡检,看弱电信号是否正常、卫生间地面有没有积水……自1月下旬进驻以来,这样的工作,他们每天都要重复3遍,走上3万多步。
2月14日凌晨1点30分,场馆运行团队受理中心来电,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斜行电梯由于暴雪结冰,急需处理。孟旭东迅速联系相关维保人员,仅用5分钟就赶到现场。“雪如意”140多米的落差、斜行电梯近40度的倾斜度,凌晨零下20多度的低温,加上暴雪导致能见度极低,给除冰带来极大困难。而当日下午,跳台滑雪男子团体赛将在此举行,铲雪除冰工作迫在眉睫。
孟旭东带领8个人的小团队迎难而上,一遍遍地重复着清理动作,脸庞冻得通红,不放过任何一块近乎透明的细冰、碎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凌晨4时30分许,他们终于在场馆赛前测试前解决了问题。“场馆是为比赛服务的,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确保为冬奥会提供最好的场馆。”孟旭东说。
抢修风幕,“让大家伙暖暖和和地过年”
1月31日5时45分,刘建和踏上了自驻地酒店开往冬季两项中心的班车。除夕日,他作为运维保障团队中的一员,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和日常不同的是,他今天有具体维修任务。
三天前,冬季两项中心场馆技术中心2号门的热风幕出现故障。崇礼正值雪季,气温极低,如不及时维修,很可能会导致消防水管因低温爆裂。年底供货商放假、物流停运、崇礼交通管控……一桩桩难题摆在刘建和及团队面前。“我们不能怕困难,一定得让大家伙暖暖和和地过年。”刘建和给团队鼓劲,也给自己下了命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修好热风幕。
经过多方询问、协调,他们终于联系上一家在无锡的愿意供货的厂家。大家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交通管制,热风幕只能运到张家口市。从张家口市怎么运到崇礼?幸好,维保团队为应对突发状况,提前在冬奥闭环外设置了2名特殊联络员。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张家口,接收物流快递后,又迅速赶回崇礼,把设备送到维保团队手中,终于在除夕当天,恢复了热风幕使用。
团结协作,“冬奥场馆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1月28日下午4点,距离运动员正式进驻场馆不足20个小时,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维保人员尉景琦和团队正在召开巡视例会。兄弟单位发来求助,越野滑雪中心运动员综合区域水管爆裂,导致停水,急需抢修。尉景琦第一时间与维修工人携带工具赶到现场。
由于该区域前期施工并非由中铁建工负责,水管的尺寸、材质等有所不同,如果使用中铁建工备用件,维修效果不能保证;而等待兄弟单位邮寄的备用件,时间上来不及。怎么办?“别急,冬奥场馆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一起帮你想办法。”尉景琦真诚地表示。经过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运维团队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专用配件,并由北京分公司协调专用车辆送达越野滑雪中心。1月28日晚9时,距离运动员正式进驻场馆不足15小时,水管修好了。
“太及时了,非常感谢!”兄弟单位维保负责人由衷地说。
他乡之谢,“斯巴西巴!斯巴西巴!”
“这里是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冬奥会运维保障团队张家口冬奥村点位,餐厅清雪工作已完成,保障工作一切正常。”2月17日下午5点,方立新通过通讯手台向保障团队监控组汇报。这是方立新和团队进入闭环区的第25天。除了日常的运维保障工作,他们还需配合冬奥组委完成现场临建设施改造、水暖电线路调整以及国外技术官员和运动员提出的各种设施使用需求变更工作。
“冬奥村内一运动员房间热水管爆裂,请前往维修。”通讯手台传来呼叫。方立新立刻集结队伍,5人跑步抵达现场。经了解,运动员早上开窗通风后忘记关闭窗户,导致室内低温,水管受冻炸裂。此时,距离运动员比赛结束返回房间已不足1小时。“加油干吧!”方立新一边给团队打气,一边不顾热水管高温摘下手套。因为戴着手套会影响维修速度。维修完成,方立新才发觉自己的手已经被烫出了水泡。
走出房间,他们正巧遇到比赛归来的运动员。听说情况后,运动员一下子就握上了方立新的手,掏出身上的纪念徽章塞给方立新,嘴里不停地说:“斯巴西巴!斯巴西巴!”随行的志愿者翻译,这是俄语,就是“谢谢”的意思。
共同心愿,“奔向一个意义非凡的春暖花开”
“刚才在跑的时候,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画面,不停在脑海中闪现。”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中铁建工冬奥会场馆群及奥运村工程项目经理、张家口冬奥会三场一村运维保障党员突击队队长姜秀鹏在结束火炬传递后,百感交集地说,“感觉每一步都包含了我们团队付出的泪水和汗水,每一步都非常坚实,脚下特别有力量。”
2012年7月,姜秀鹏作为项目经理主持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发电栋、宿舍楼工程”施工、验收等工作,与冰雪结缘。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第一次申冬奥成功,因为无举办国际最高水平冬季运动会的经验,冬奥会场馆作为国内首批雪上竞赛场馆,相当一部分建筑功能无经验借鉴。当冰雪再次发出邀约,姜秀鹏欣然挂帅出征,在崇礼待了4年,全程参与了“三场一村”建设、认证、各项测试赛测试活动。“举起火炬的那一刻,作为一名建设者,能够成为火炬手,感觉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随着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冬奥会运维保障团队成员交接好工作、撤出场馆,正在等待隔离21天后,与家人团聚。“我们只是冬奥保障团队中的平凡一员。此刻,还有无数个为冬奥会收尾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在严寒天气下,奋战3年建设冬奥场馆;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全力以赴保障,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光荣。”姜秀鹏说,“所有这些选择,都指着一个共同目标——奔向一个意义非凡的春暖花开。”朱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