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8日
回味团年饭
文章字数:1,084
  四十多年前,我们县城最有名的饭庄叫明德亭,单听听饭庄的名字,就能感觉到它的奢华、大气和典雅。那年,父亲带的高三毕业班的两个学生,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上复旦,同时放了两颗“卫星”。刚步入中年的父亲,还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底气,虽一向节俭,但借着“少年狂”的豪气,破天荒地把除夕的团年饭订在了明德亭,以示庆贺。
  除夕夜的明德亭灯火煌辉,高朋满座,囊中羞涩的父亲带着一家大小七口刚一进去,来时路上的“趾高气扬”就去掉了大半。挑了一楼最靠里面的一张桌子,一家人坐定,父亲瞟了一眼邻座满桌的酒肉,讪讪地叫来服务员,点了一个家常豆腐、一个家常烩菜、一个回锅肉、一碟油炸花生米、一个紫菜蛋花汤、七碗米饭。管他邻桌有什么大鱼大肉,父亲点的这些菜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已是梦寐以求。
  饭菜很香,如狼似虎的我们大口大口、一刻不停地往嘴里扒拉着,尤其那盘
  文艺园地唯一的荤菜回锅肉,可谓是四个菜中的尖货、硬菜,一向嘴馋的二哥将手中的筷子频频伸向它,母亲几次用眼神示意让他收敛点,可他浑然不觉,母亲只好低声呵斥。父亲母亲只是每样菜尝了一口,就不再动筷。不一会儿,风卷残云般,除了父亲母亲碗里的半碗饭,桌上的盘子、碗和汤盆全都见了底。二哥见盛烩菜的碗底还有点汤汁,想端过去喝了,但又不敢放肆,转头看向母亲,母亲瞪他一眼制止了他。
  父亲随口问我们:都吃饱了吧?向来沉默寡言的大哥回答:还没。父亲把自己的半碗米饭拨到他碗里,而母亲则把她的大半碗饭分给了其余四个孩子。
  好事还没完。明德亭往东两百多米,就是县城最热闹的地方——政府街,政府街因了县政府在此而得名,是整个县城的中心,街道三里路长的样子,卖花灯的、耍把式的、卖小吃的,热闹非凡,吃了一肚子好吃的,那还不得好好回味一番,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逛街道、看热闹、吃零食了!父亲推着他那辆吱吱作响的二八老红旗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坐一个,后座坐两个,母亲一手拉一个,一家七口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走着逛着,个个脸上莫不是幸福的模样。
  母亲给我们三姐妹一人买了支花发卡,给两个哥哥买了几支花炮,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小包瓜子、一根麻花。天将黑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天空不知什么时候飘起雪花,我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迷糊中听到父亲用俄语轻轻哼唱着他喜欢的几首歌,先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接着是《红莓花儿开》《喀秋莎》,好想听下去,可我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耳朵……
  如今,除夕团年饭的饭桌上,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歌曲更是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一曲曲灿若星辰扣人心弦。父亲为了请全家人下馆子吃一餐团年饭,大半年前就开始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点钱的心酸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