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8日
李江::用实干谱写灿烂人生
文章字数:1,528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无锡地铁4号线机电项目部作业队长的李江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扒拉了几口早饭后便匆匆忙忙地赶往施工现场。目前项目正处在竣工验收的关键时期,身为现场负责人的他步伐也比平时快了几分。
  2021年底,李江被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选为省优秀农民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他多年来作风硬朗、踏实肯干的最好佐证。
  在学习中成长
  李江出生在河北保定涞源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职高毕业后为工作的事而发愁。当时,国家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铁路大动脉建设战略,铁路建设工地急需人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江得知一公司在招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被录用后,他被分配到京郑铁路成为一名接触网工,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接触网工作专业性强,这让不是“科班”出身的李江对第一天的工作既充满期待又有所担心。他接手的工作是负责十根接触网杆的接地线。看着老师傅一遍遍的操作,李江心里暗想:一个小小的接地线就有这么多学问,学好技术是我安身立命的本钱。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李江白天跟着师傅干活,到了晚上就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把自己的工作日志当成“专属备忘录”,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个勤于学习,干活认真的小伙子很快引起了工长的注意,为了让他尽快成长,便特意安排他负责接触网放线。
  万事开头难,放线经常会遇到干扰因素,一天干下来效率不高。“一定要完成交代的任务。”李江一边请教工长,一边查阅接触网工具书。通过提前探查地形,他把前方的平交道口、横跨铁路线标记出来,放线效率逐步提高,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
  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李江在十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接触网工逐步成长为工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蜕变”。
  在困难中历练
  1998年,时任接触网副工长的李江参与了武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作,在接触网杆基坑开挖时遇到了“卡脖子”问题。
  施工区段地处湖南衡阳,四面环山,降水量大,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大型机械进场“抓了瞎”,地下埋藏的大量风化石让接触网基坑开挖工作变得极其困难,一连串问题让李江措手不及。
  “3天应该能挖好的基坑,在这里半个月都挖不完。更麻烦的是基坑渗水严重,今天把坑挖好第二天再看坑里全是水,活相当于白干了。”
  为了将困难“破冰”,李江想办法从项目部协调出多台气泵和水泵,渗水的基坑用水泵不停地排水,坚硬的地方用气锤打松再开挖。工期迫在眉睫,李江采用“人歇坑不歇”的方法带着工人每天三班倒。
  每天早出晚归,但他从没抱怨过。他说:“既然交给我任务,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带领的工班以平均三天做好一个基坑的速度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自身中突破
  2012年,李江的职业生涯迎来第二次“蜕变”。
  项目部领导问他:“你现在接触网的活干了这么久,要不要试一试地铁机电的工作?”“活到老学到老”是李江的座右铭,他答应了领导,无锡地铁1号线成了他接触的第一个地铁机电工程。
  都说隔行如隔山,初次接触地铁机电项目,他从接触网“大牛”变成了机电安装“小白”。
  “那会我图纸都看不太懂,就先从图纸说明入手,拿着图纸去现场对照,不懂就问身边的工人或者工程师,人人都是我师傅。”李江笑着说。
  经过几年的淬炼,李江完成了从李工长到李队长的华丽转身。在参建无锡地铁3号线机电项目期间李江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成了组员们的技术顾问,《提高复合风管安装效率》课题获北京市质量协会第七十六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同时还获得“2020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以卵化蛹,历经风雨破茧成蝶。李江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两次“蜕变”,他用努力和汗水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实际行动书写出了一名新时代工人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的大美诗篇。
陈景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