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9日
“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
——中国中铁西部区域工程建设指挥部邛崃项目油罐区施工侧记
文章字数:1,683
  料峭春寒犹不暖,春草未绿又一年。三月中旬,已是晚上10点多钟,中国中铁西部区域工程建设指挥部四川邛崃项目油罐区建设工地现场,仍然灯火通明、机械轰隆、人头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冒着春寒,有的在忙着切割、有的在忙着焊接、有的在进行着材料加工……连续昼夜大干,只为早日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担当重任

 
  邛崃项目油罐区施工首先面临的是3个带掩体油罐和2个不带掩体油罐拆除。这是邛崃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直接影响到后续罐体新建施工。油罐直径17米,顶部高17.7米。拼接每个油罐的单块钢材重量高达110吨,单个油罐焊缝近400道接近10公里。
  “难度大、风险高,可以参考的同类案例少。项目团队虽然个个是好手,但缺乏油罐施工经验,到底怎么才能干好?”起初,项目经理罗余游的心里也没有底。面对困难,他和团队没有退缩,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开始了破难关、解难题之旅。
  2020年8月中旬,项目部收到施工图后,一方面积极组织学习相关专业工艺工法、标准,邀请有经验的队伍交流,聘请油料专家授课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快马加鞭地进行图纸审核、方案论证编制报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队伍选用等工作;同时,做好库区地下管线探测标识、油罐通风检测、场地布置等前置工作,为后期施工大干快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攻坚克难

 
  要想正式开工,必须取得Ⅰ级动火审批。为此,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多方协调对接,积极与审批单位沟通,历时两月,终于通过动火手续审批,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项目团队动工之初就遇到棘手难题。需要拆除的罐体使用达29年,已超设计要求,罐内油气浓度还很高。罐体外带掩体,空气不流通,依靠传统的自然通风方法,油气浓度不降反升。
  “油罐体量大,埋深约2米,罐内残存油气、罐壁腐蚀严重、罐底渗油普遍,导致动火作业安全风险极高,注定了其拆除过程必须如同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项目总工姚海鑫说。他白天盯在现场,晚上就和技术团队一起研究方案,查阅资料。经过数天的“头脑风暴”和研究讨论,他们确定了钻孔通气加快挥发的方案。他们大胆改用机械(防爆鼓风机)通风及地下钻气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罐内油气及罐底渗油油气的挥发,使油气浓度得以持续降低,达到人工可作业条件。
  原有罐体储油近1万吨,发油期间不能动火作业,有效施工时间非常有限,按照常规拆除法无法满足工期需要。项目技术团队再次群策群力,大胆创新,将原有罐体拆除使用的“倒拆法”改为“下坠法”,即从油罐罐壁底层入孔处开口,按每块1.5米×1.5米尺寸往两侧对称切割,利用罐体重量倾斜,待罐体倾倒后进行大面积切割。原本的“倒拆法”拆除1个罐体需要15天,通过使用“下坠法”,总共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5个罐体的拆除。
  缩短工期的同时,项目团队主刀的精准度也丝毫未失。他们按1米设置1个标高控制点的方式,将环墙顶标高控制在毫米级、顶面平整度控制在任意两点偏差不超过1.3毫米、每1米偏差不超过0.7毫米以内。业主领导在视察项目时也禁不住感叹:“在短时间内,精准高效优质地完成如此大体积的罐体拆除工作,了不起!” 

砥砺奋进

 
  罐体拆除完成后,项目部又立即组 。
  当时正值邛崃雨季,不利于现场大面积铺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项目部采取两个油罐一个作业面同时平行流水作业的方式,先后组织了70余名焊工、60余套提升设备分别投入一工区和二工区油罐新建施工。其中一工区于2020年9月10日开始基础施工,11月4日完成基础验收后仅用4天时间完成了罐体钢板切割、除锈、刷漆,11月30日完成4个罐体施工;二工区于2020年10月31日开始油罐基础施工,15天完成基础验收,12月15日完成新建3个罐体施工。
  “白天办公室里几乎看不到人,他们一个个盯在施工现场就地解决问题。挑灯夜战抢进度,加班加点抢工期,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罐区现场负责人陈鹏深有感触。
  大干快上、争分夺秒,是以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邛崃项目部自开工以来,管理形势渐入佳境,项目形象日益提升,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还在中国中铁西部区域指挥部年度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邛崃模式”成了指挥部工程建设的先行示范经验,赢得了各方认可和赞扬。
  杨建伟 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