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橙色的工作服干净整洁,皮肤黝黑,身形壮硕,刘志雄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工程师”。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工作中的他,就如他的名字那般,带着雄心壮志,却又脚踏实地。2020年,中铁工业授予刘志雄“劳模模范”称号。他在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钢结构研究院工作15年,始终用实干创新诠释着“工匠精神”,刻苦钻研桥梁钢结构工艺,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主持及参与的国内外重点项目达20多个。
创新是逼出来的
“为了解决桥梁结构工艺难题,我常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半夜。”刘志雄口中这座让他夙兴夜寐的桥,是2008年中铁山桥参与建设的德国多瑙河铁路桥。
12年前,刘志雄作为德国多瑙河桥、瓦德努桥的技术骨干承担起两座桥梁弦杆工艺设计。这是中铁山桥首次承揽的德国铁路桥,两座桥分别为单、双线桁梁桥,制造执行欧标及德国铁路标准。“全焊结构铁路钢桁梁桥”,曾经只在书本上出现的桥型,第一次与他“面对面”交战。为了攻克这个技术,刘志雄“逼”了自己一把,开始广泛的查询资料,不断学习,不断实践,通过跟踪及完善工艺参数,完成了合理的多节点全焊弦杆制作工艺,研发了多节点全焊桁梁弦杆制作工艺,总结了一套执行欧标兼德标的制作工法,把成果应用在实际制造上,建成后的德国铁路桥得到了德国铁道部的一致好评。参与以此项目为依托的“全焊钢桁梁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于2016年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并取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成长是练出来的
从德国多瑙河上的铁路桥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萨瓦河上公路桥,从非洲乍得桥工地,到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日河的施工现场,刘志雄慢慢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桥梁结构工艺经验。
2011年伊始,作为摩洛哥默罕默德六世斜拉桥钢结构制造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志雄一筹莫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图纸和技术文件上的法语。摩洛哥默罕默德六世斜拉桥是非洲第一座斜拉桥,是同等类型斜拉桥中柔度、跨度等均为最大,该桥制造完全采用法国规范标准。
刘志雄虽然具有多座海外桥梁制造经验,但面对此项目如此严峻的挑战,还实属首次。该项目设计图纸采用法语,需要制造厂细部设计,施工图要经总包方专业审核员审核、批准才能用于车间生产。提交程序文件、施工图速度非常关键,其直接影响项目后续生产进程。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他审核设计图并对结构不合理部位进行优化,向总包提交、沟通设计疑问。全面熟悉欧标、学习法语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制车间指导性文件《制造规则》,制定合理的制造方案并组织讨论。为了有效沟通,他到摩洛哥斜拉桥施工现场,就技术问题与业主、总包方直接交流,有效促进了项目的进度。根据工期及团队现状,综合考虑人员素质,科学安排室内每个人工作计划,通过阶段性合理调节人员、及时推进。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制造,该项目于2013年成功交付。
成果是干出来的
2017年春天,刘志雄被任命为商合杭芜湖长江公铁大桥钢梁制造技术负责人,承担起公铁两用斜拉主桥、引桥及匝道钢箱梁的技术准备。这是他工作的第12年,也是他首次挑战十万吨级钢梁制造技术。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总重10.5万吨,属于超大跨度(公铁两用)钢箱钢桁组合梁斜拉桥钢梁,集主桥桁梁、引桥、匝道箱梁、钢锚梁等多种结构,栓焊结合,涵盖了桥梁结构所有类型,结构新颖、技术复杂。最重要的是在桥梁上设计中大批量应用新高强钢Q500,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为了圆满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刘志雄经常奔波在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在车间,在拼装场,他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经常在翻阅、审核设计图纸时,随时带着疑问深入车间现场,与一线工人对特殊部位、难度较大的构件进行研讨。由于下弦超宽、超重,双索锚固结构设置于内的新型杆件等结构均首次应用在工程中,他一边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一边充分考虑结构特点、交付要求、生产布局等限制条件,制定了合理的制造方案。在钢梁制造中全程跟踪、参与,对预先方案进行调整并完善工艺参数。随着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技术难题的解决,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诠释。滴滴汗水,折射雄心价值;细细钻研,铺就壮志征程。这位“壮志雄心”的工程师,在长期和钢梁打交道的过程,始终把精益求精的“匠心”融入其中,不断书写着人生精彩的篇章。
钱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