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雄安站正进行项目建设的最后冲刺,工地现场一片繁忙。在一群热血男儿中间,一位戴着墨镜的女工程师格外抢眼。身材纤瘦的她,举手投足间透着一派大将之风。她就是43岁的中铁建工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吴亚东。
作为一名工程师,她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中铁建工“十大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过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工法、5项专利。
芳华筑梦到京雄
“一天一个样儿,两年了,就快‘长’好了!”吴亚东口中的雄安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总是满怀自豪的向来访者介绍有关雄安站的一切。14米高的巨大水泥柱,简洁雅致的造型和独特的光滑表面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在雄安站未来的候车大厅内,眼前一根根“又高又帅”的水泥柱,堪称雄安站建筑结构中最大的亮点。
“这叫清水混凝柱。”吴亚东说,通过对石子、沙子和水泥进行配比,清水混凝柱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出透出自然的光泽,浇筑而成后,柱子表面基本不再进行修饰。“像雄安站这样大规模应用清水混凝柱的工程不多见。这样做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也是对国铁集团提出新型铁路站房要做到‘经济艺术’的尝试。”
清水混凝柱一次性浇筑成型,在平整度、光洁度、孔眼、线条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为了让清水混凝柱的独特效果完美呈现,吴亚东带领团队对清水混凝柱的钢筋构造、混凝土配合比、模板体系、混凝土施工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做了上百次试验,花了100多万元造了一个实体大小的模型,试过用色拉油、液压油做脱模剂,才有了现在的效果。”
而以她为首打造的雄安新区首个5G+边缘计算智慧工地,雄安站引来了媒体和行业内的频频关注,其“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及相关工程施工BIM一体化应用”在第五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荣获BIM技术综合一等奖。
在她的主导下,雄安站项目在可视化协同设计、虚拟协同施工,清水混凝土构件专项设计及施工深化,管线综合专项设计及施工深化,幕墙、装饰装修、钢结构的精确制作安装,整体屋盖虚拟施工,施工场地动态管理,智能站房钢筋加工厂等7个方面实现基于BIM的客站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同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高度融合,形成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研究和工程管理优势。
工程女将英姿飒爽
自从2018年12月进驻雄安站项目以来,吴亚东就把工地当成了家,只能偶尔在晚上开车两小时回北京的家里看看刚上高中的儿子,第二天一早再赶回来。
这是吴亚东多年来的生活常态。1996年,吴亚东毕业分配到北京分公司,第一份工作是内勤。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主动提出要去工地。“当时,他们可能觉得我是女生,给我安排了工程部内勤工作,我一个星期都没待住。”吴亚东回忆道。
“工程人就应该去施工现场,那才是我的战场。”她主动提出去工地,想通过观察、学习了解施工的方方面面。工作第一年,她在一线做技术员,最难忘的是爬高高的脚手架。每次她都会吓出一身冷汗,但对梦想的执着让她坚持了下来。
“书本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一线员工经验丰富,年轻人一定要向他们多学多问,汲取宝贵经验。”一位老前辈语重心长的教导至今让吴亚东记忆犹新。现在,她也经常和新员工分享心得:“到施工现场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仔细发现问题,不懂就问,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以技服人。”此后,作为公司工程技术部主管,她先后参与了兰州西站、清河站、哈尔滨站等大型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所有的困难都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吧!”
如今,奋战重大工程一线20多年,吴亚东对工程事业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总工程师不光要在施工技术上总负责,还要善于组织调度,把一切技术力量团结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能量,扮演好“大管家”角色。繁忙的施工中,吴亚东仍会不定期召集技术管理座谈会,资深工程师和一线老师傅都受邀参加,令年轻同事受益匪浅。“能力强,技术过硬!”提起工地上英姿飒爽的女总工吴亚东,和她共事过的同事都这样评价。
两年来,吴亚东用自己的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带领团队破解了雄安站建设中遇到的多项复杂技术难题。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努力拼搏、甘于奉献的工程师,中国铁路工程建设事业才取得了无数重大成就。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