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6日
奋进七十载 圆梦中国桥
——中铁大桥院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
文章字数:4,561
  70年春风化雨,70年昂扬奋进。
  从浩瀚东海到美丽天山,从椰岛海南到雪原北国,从美丽中国到世界各地,一千余座“大桥造”精品桥梁巍然矗立,镌刻着中铁大桥院自立自强、矢志创新,引领中国迈进世界桥梁强国的光辉历程。
  它,引领着中国桥梁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国内桥梁90%以上的原创技术,刷新了40%的世界桥梁记录,让中国桥享誉世界。
  它,被誉为中国桥梁专家的摇篮。培养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0余名国家级专家。
  它,代表中国桥梁设计最高水平。荣获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国际桥梁大奖、2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包揽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全部7项桥梁工程。
  70年来,一代代中铁大桥院员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刷新世界桥梁设计建造纪录,创造着当代中国桥梁向“大跨、轻型、高强、整体”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向世界展示出圆梦中国桥的坚强信念和豪迈步伐,在桥梁建筑史册上不断书写着辉煌篇章。 

筑梦——拉开新中国桥梁事业发展序幕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纽带,穿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绣壮美的华夏大地。而它,也见证了中铁大桥院的诞生。
  建国初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线上南来北往的火车,被长江天堑阻隔,南下的人们坐火车到汉口江岸,要下车换乘轮渡,到江对面的武昌徐家棚车站候车,而行李则随空车皮和车头分批装上船,上岸后,人们再走进车厢。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江面轮渡就会停航,一涨水,长江就会封航,中国南北交通也就此阻隔。
  那时,渡河百姓每年的新年愿望,就是来年长江天堑上能够“彩虹飞架,改渡为桥”。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这便是大桥院的前身。
  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其工程极其艰巨,技术极为复杂。大桥桥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需要同时对8个桥址比选方案,进行全面测量钻探。这个工作量也是空前的。
  1950年7月,武汉长江大桥桥址选定为武昌蛇山到汉阳龟山的第五方案。一个月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成立。武汉长江大桥的水文工作由设计组承担,搜集了汉口水文站的历史观测资料,提出了水位特征值,按概然定理计算了100年和300年计算流量和计算水位,为保证应有施工期,拟定了施工计算水位。
  此外,团队还艰苦地探寻了长江水底的岩层地质情况,经过反复地研究比较,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既考虑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有关部门对长江通航的相关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
  1955年9月1日,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伴随着武汉关码头的钟声,第一列火车鸣着汽笛穿越长江天堑,在5万多现场观礼群众的欢呼声中,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古往今来,长江“天堑”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使武汉三镇融为一体,使粤汉、京汉铁路连接成京广铁路,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伟大的理想实现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喜悦心情。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取名汉桥、建桥的比比皆是。大桥印记,深深植入到江城百姓中。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虽屡受特大洪水冲击,却依然巍然屹立在滚滚江水中。穿越60余载风雨沧桑,大桥人的胜利呐喊,仿佛仍在回响,而大桥精神,也融入到代代大桥人的血脉中。 

追梦——开创中国桥梁自力更生新局面

  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建桥团队又投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中。
  那是艰苦岁月里唱响的时代之歌。
  比起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无论从主跨跨度、净空高度,还是建桥规模、建桥环境等,其建设任务都更为艰巨。不少外国桥梁专家甚至认定南京长江大桥桥位处是不适合建桥的地方。
  在国家外遭经济封锁,苏方废除对华援助合同、撤回对华援助专家的情况下,大桥人奋力拼搏、迎难而上——
  在大桥设计中,创造性地采用了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浮式沉井加管柱的复合基础、自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桥梁钢的研发上,面对国际钢材禁运的困境,联合鞍钢等单位研制了被称为“争气钢”的16锰桥低合金钢,解决了建桥钢材“卡脖子”的困境,开创了我国桥梁钢生产的工业体系。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竖起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证明了中国具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造现代化大型桥梁的能力,意味着中国桥梁事业在深水基础、大跨度钢梁、钢梁材料研制等方面均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该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被载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5年与“两弹一星”等科技成就同时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每一个为之奋斗的大桥人无不以此为傲。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不负奋斗者。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中铁大桥人不断跨越天堑,超越自我,一次又一次推动中国桥梁实现跨越式发展。 

守梦——推动中国桥梁事业新发展

 
  伴随着中国桥梁实现从追赶到跨越的光辉历程,由中铁大桥院设计的桥梁,不断刷新着世界桥梁的记录:
  在大湾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在湖北,主跨1700米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一跨过江,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
  在江苏,主跨1092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刷新了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记录。成就的背后,是大桥人坚守锐意创新的优良传承。
  在九江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中,大桥院提出并完成了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桩基础设计,创造了深水基础更安全、更简便、更快速的新施工方案,克服了过去长江汛期不能施工的缺点,加快了水中基础施工进度,该方案成为此后深水桥梁施工基础的典型工法。
  在汕头海湾大桥建设过程中,中铁大桥院在我国现代悬索桥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制造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为我国现代悬索桥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满足芜湖长江大桥桥址附近机场航空限高要求,中铁大桥院在设计中锐意创新,采用了低塔斜拉桥桥型,首创钢筋混凝土板与钢桁梁共同作用的结合钢桁梁结构。不仅如此,还成功研发及应用了14MnNbqE桥梁钢,为中国高性能桥梁钢开辟了新境界,确立了大桥院在中国桥梁钢研发应用上的引领地位。
  在设计大胜关长江大桥时,中铁大桥院首次将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应用在高速铁路桥梁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明桥面结构刚度小、整体性差的难题,开创了我国高速铁路钢桁梁整体桥面技术先河,对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的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中,中铁大桥院创新研发出刚度大、行车性能优越的箱桁组合新结构。同时,主导研发应用了我国新一代Q500高性能桥梁钢、新一代抗拉极限强度2000MPa的平行钢丝斜拉索。
  针对常泰长江大桥超大跨度非对称荷载桥梁结构设计上的巨大挑战,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展开科研攻关,实现了“四个首创,五个之最”,即:首创超大跨度斜拉桥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首创钢-混组合四塔肢空间钻石型桥塔结构,首创核芯混凝土索塔锚固结构,首创台阶型防冲刷沉井基础型式;最大规模多功能非对称荷载桥梁工程,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最长CFRP碳纤维大规格拉索,最高强度平行钢丝拉索。
  70年的发展历程,中铁大桥院以重大项目作为平台,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并取得了骄人成绩,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在高速铁路桥、跨海长桥、公铁两用桥、多跨斜拉桥、多跨悬索桥、大跨度拱桥等领域以及桥梁工程软件开发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领先优势。然而,把市场做得更优、更大,仅仅依靠创新还不够。如何让企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每一个大桥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2000年以前,中铁大桥院还只是一个专业性的桥梁勘测设计单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开始推行“以桥为主、有限多元”的企业战略,围绕桥梁产业,从延伸产业链和“做强做大”相关产业入手,致力于市场业务拓展、组织机构优化。
  沿着这一发展思路,在2004年底,中铁大桥院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全年新签合同额达1.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还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7月,为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经营能力,大桥院成立海外事业部。2009年7月,大桥院成立城建分院,同年12月,又先后投资并购芜湖市规划设计院和芜湖市建筑设计院。
  中铁大桥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生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实现新签合同、完成产值连年大幅递增,确立了“以桥为主、多元并进”的发展思路和“大经营、大开发”的经营策略,开始强力拓展铁道、轨道、市政、建筑、规划等领域,努力实现产业多元化。
  如今,在“以桥为主,多远竞进”的发展战略引领下,中铁大桥院生产经营合同额已由千万元级向30亿元级跨越,发展版图也更加宏大,成为以桥梁勘测设计为核心,集铁道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轨道交通设计和咨询监理、桥隧诊治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圆梦——谱写中国桥梁事业新篇章

  从建成学会到自力更生,从追赶超越到引领世界,70年来,在中国桥梁发展的宏伟历程中,中铁大桥一直奋力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明星。
  抚今追昔,享受桥梁带来便利的人们很难想象,一次次向着胜利的跨越,是一代代建桥先辈的忘我付出。梅旸春、王序森、陈新、方秦汉、杨进……70年来,大桥人接续奋进,为新中国桥梁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执着,就是大桥先辈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中国桥梁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圆梦中国桥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
  ——朴实,就是大桥先辈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
  沿着先辈的奋斗足迹,一代代大桥院人在一次次跨越天堑的考验中淬炼成刚,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挑战中传承建桥报国的伟大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奋斗中续写世界桥梁奇迹,他们的圆梦征程从未停歇。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铁大桥人仍在不断刷新着中国桥梁纪录。在多主跨缆索承重体系桥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设计了一大批特大型桥梁,对世界桥梁结构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中国桥梁事业也从浅海迈向深海,中铁大桥院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计的港珠澳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等超级工程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一座又一座技术进步、造福民生的丰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来,中铁大桥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工作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以桥为主,多元竞进”战略目标,以科改示范行动为主线,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效益增长、质量提升、改革创新、规范管理、队伍建设、防范风险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员工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奋力开创出大桥院稳健运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面向未来,中铁大桥院将继续引领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方向,把握桥梁行业最前沿的创新技术,书写大国工程一个又一个传奇,为打造世界建桥强国而不懈奋斗。 王福源 邓达